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行善促健康     
施善可养生,好人能长寿。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越来越清楚地表明:道德修养不但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提出了“仁者寿”的理论。《中庸》中就有“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的论述,意思就是说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方能获得高寿,方可登上“仁寿之诚”。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善恶与人的寿命有关。“善有善报”可以说是人们长期实践得到的一种人生体验。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长达14年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相反…  相似文献   

2.
得与失     
谁都经历过“得”与“失”,它们像“胜负”、“成败”、“生死”一样,是天生的一对矛盾。一般认为,得是好事,失是坏事,于是,因得而欣喜若狂,因失而痛心疾首。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矛盾本身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它们突然降临时,如何看待。世间被贪欲充斥头脑者毕竟不多,芸芸众生对“得”并无非分之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对待“失”的。因为,人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比起“从来没有”要痛苦得多。在电———这个划时代的精灵走入千家万户之前,人们虽感到生产、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但仍可以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康伟明 《财会月刊》2013,(5):I0014-I0014
在职场中,大多数人有过跳槽的经历。烦恼、无奈的时候想跳槽,高兴、快乐的时候也可能会想跳槽。有的人跳得漂亮,来个华丽转身,可多数人却跳得颇为尴尬,跳槽后原地踏步,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顺势下滑。事实上,跳槽是个“技术活”,只有你把跳槽当成“撑竿跳”的时候,才能跳得好、跳得妙!曹晓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想去一个起点高的公司并不难,但是他感觉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他最欠缺的是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小节是相对于大节而言的。关于大节小节的理论,是“文革”初期那个被尊为“副统帅”的林彪提出来的。当时,这个理论有着特定的含义,所谓大节,就是一个“忠”字,即“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所谓小节,主要是指生活作风问题。一个极普通的理论,一旦出自大人物之口,便被奉为金科玉律,执行起来雷厉风行,立竿见影。那些惯于偷鸡摸狗拈花惹草的“风流”人物,如获“护身法宝”一般,精神大振,比谁都表现得  相似文献   

5.
“一个苹果跟人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一种思想跟人交换就是两种思想。”——管理金言作为全国首批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一,蓝国庆是近几年在广东省 HR 界颇有名气的一位总监级人物。白天,他在亚洲国际大酒店做人力资源副总监。下班回家后,他仍然不能与 HR“划清界线”,他又得开始准备下一次的培训讲稿,因为他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企业培训讲师,常常奔走于珠江三角洲各市之间,向业内人士讲述 HR 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物流时代》2010,(10):70-71
这是一个“现代快递”版龟兔赛跑的故事。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运作模式,使得韵达快运(以下简称“韵达”)的运输理论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发展得越发成熟。  相似文献   

7.
绽放破绽     
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策略。似乎只有长处才是可用的,短处只能避之。其实,长处与短处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科学引导,短处同样是人力资源配置的”闪光点”。记得一位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说过:“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8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个人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唯物史观一个重要理论“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 ,进一步阐述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而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则把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先进”目标上 ,这是与时俱进 ,是一个新发展 ,新突破 ;唯物史观提出 ,在社会大系统结构中 ,除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外 ,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结构。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人 ,把先进文化发展要求提高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高度 ,是对唯物史观“文化结构”理论的创新 ;江总书记提出“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贡献。总之 ,“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理论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老婆的单位是市里的耗能大户,自从她当上了单位的节能减排专员后,不但在单位做节能降耗工作,还在家里积极推行低碳生活。老婆很专业地说要减少我家的“碳足迹”。我不明白“碳足迹”的意思,她说“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耗用得越多就意味着二氧化碳制造得越多,“碳足迹”越大,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企”由“人”和“止”组成,失去了人,企业也就停止了。可见,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则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动便成为企业用人方面的新特点,人才流失必将制约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步伐。古人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激励机制的优劣,“军无财,土不来”,不断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商务活动过程,因为网络的方便性,客户来得快、去得也快。“做强做大”、“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高增长率”往往是电商想达到的目标,但也有投资公司把“客户满意度增长率”、“客户良好体验增长率”、“客户忠诚度增长率”作为衡量一个电商公司的标准。只有把电子商务当做广东人说的“街坊生意”来做,这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相似文献   

12.
“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基里斯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和追求,往往决定于他的成熟程度。身心健康的人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环境、管理制度等许多因素限制着人的发展。“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和其他各种管理理论的一个共同点,是以对普通人的基本假设作为一种可能的逻辑起点。本文从理论的起点入手,以更新对“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挖掘其实践意义为目的,对该理论作一点反思性的探讨。分别由“经济人”和“自我实现的人”这两种强调个体属性的人性基本假设归纳出的X理论与Y理论,是本文反思“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的视角和依据,因此本文的论述集中于个体层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在对旧哲学进行理论改造、实现其对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的同时.确立了他的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客观精神”到“现实具体”、从“物质实体”到“现实的人”、从“客体直观”到“主体实践”、从“人的异化”到“人的解放”的形成过程。本文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     
《厂长经理之友》2011,(8):148-149
城市:魅之殇 在美国作家德莱塞的笔下,嘉莉是个俊俏的农村姑娘,她羡慕大都市的物质生活到芝加哥谋生。然而,严酷的现实不仅击碎了她的美梦,更把她从一个纯真无邪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浸染在社会大染缸里、为实现目标不择手段的人。“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亚里士多德说。可见,来到城市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愿望。只是,太多的人最后像嘉莉一样不仅得非所求,反而沦为大城市的“人质”。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人的习惯说法就知道“就业”多么重要,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总理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动情地谈到过他见过的“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生存最底线的需要是温饱和希望,而有了“饭碗”才有希望,就业自然就是最大的民生了.从“饭碗”看待中国的改革,会发现30多年来的市场化改革最大的红利就是创造了无数“饭碗”,也就是巨大的就业机会.得就业者得天下,为老百姓赢得了饭碗,就赢得了改革,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是一个价值论命题,强调企业管理要把人和人的需求、发展放在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人本”是与“神本”、“资本”和“物本”相对应的一种价值观。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是在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管理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趋势下,企业管理重心由“资本”、“物本”向“人本”转移的结果。而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又赋予了“以人为本”以新的时代内涵,并给企业管理提出了从理念到制度进行系统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奶粉市场真不让人省心,本土乳企三聚氰胺大病未愈,洋品牌又接连曝出丑闻;恒天然“污染门”尚未见出分晓,多美滋“行贿门”又炒得沸沸扬扬。孩子依然挡不住一个接一个地生,婴幼儿嗷嗷待哺还得一口一口地喂,最揪心的是妈妈们,拿什么养育自己的小宝贝?  相似文献   

18.
四、哀兵意识:危机管理法《与标王共舞》说:“事以密成,哀兵必胜这两个法宝便是他(指王克)性格魅力所在。”“王克是一个低调的人,低调的人往往在寂寞中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9.
心理游戏     
有人曾参与一个心理游戏,游戏是这样的——一排人站在老师面前,老师喊:“一”,大家向左转;喊“二”,大家向右转;喊“三”,大家向后转。谁转错了,就得蹲下,大声说“我错了”。起初节奏比较慢,大家脑子尚不糊涂,很少有错。渐做渐快,就有错了。有人错得明显,蹲下承认了;有人错得不明显,想蒙混过关,老师不依,一再重复说:“刚才还有人错,请承认。”直说到那人撑不住蹲下认错为止。而此时要承认的,已不光是方向转错,还有掩饰过错的错,所以就要比别人蹲得更久些。某君却一直没有做错,开始有三个人坚持不错,后来剩俩,最后只剩他一个,他还是没错。他…  相似文献   

20.
《东南置业》2011,(9):60-60
他常跟孩子说的话是:真诚,做人一定得真诚。“现而今,世道缺的是真诚,一个真诚的人反而会在将来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