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长三角与江苏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用更高的标准、立足长远目标认识长江三角洲未来的发展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辐射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区域,这一地区处在中国沿海及长江这两大经济带的交汇点,不仅集有沿海经济与长江经济的优势,而且便于加强与世界经贸的交流,有利于向中国大陆内地形成辐射。推进这一地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国现代化的示范区与领航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1世纪开始,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一步加快,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以及…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1984-2008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发现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区域性,东中部地区存在收敛现象,西部地区不存在收敛现象。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地理位置和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间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人均增长率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吉宏  胡星 《生产力研究》2006,(12):151-152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经济安全、“以市场换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讲述了践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均衡的环境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性进行考察,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双重企业经营目标的古诺模型,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弄清楚了在什么情况下长三角地区更占优势,在什么情况下珠三角地区更占优势。具体来说,由于市场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相对珠三角地区的"赶超效应"。如果市场工资水平低于由企业的非利润目标权重和两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共同决定的临界值,那么珠三角地区更有优势;如果市场工资水平等于这个临界值,那么两个地区不分上下;如果市场工资水平高于这个临界值,那么长三角地区更有优势。本文还发现,企业的非利润目标权重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会对这种"赶超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构建“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作为海西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予以确认,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完成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海西经济区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建设事实上迈向了新的台阶。为此,本文拟立足于海西经济区之独特的资源秉赋和发展态势,以此生发出建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可能线索。  相似文献   

7.
竞争合作:长三角与珠三角共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鹭 《当代财经》2005,(10):90-93
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动态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由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地方政府政策和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怕地区垄断和封锁,而不怕竞争或竞赛。地区之间激烈的以争夺经济地位为特征的竞赛或竞争,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经验证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区域竞争关系,绝对不可能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而必然是“双赢博弈”,由此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8.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耿  许学强 《经济地理》2005,25(5):677-681,70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三地既有的协作基础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论证了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认为制度性障碍、产业结构性缺陷、发展阶段差异和基础设施协调不够是当前影响一体化的主要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大珠三角经济区”的目标,并从产业体系、制度环境、管治系统和交流网络四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诠释。提出未来实现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目标,从政府、企业、交通等多个层面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区域循环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区域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结构转型.同时,由于区域循环经济有着自身的特征,各地区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而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入手,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并积极探索了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以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制造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大区域在电子通信制造业领域都拥有了领先全国的结构与区域竞争优势。然而,在其他制造业领域,珠三角由于未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及时提升产品技术层次和劳动生产效率,致使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迫切需要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加强城市职能分工等角度寻求转型之路。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的制造业结构偏差问题更加突出,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亟需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产业转移之后的升级能力与价值链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区域外部性、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2.
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和转移升级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借助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在政府干预行为的支持下这一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二者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产业集聚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结果:在中、上游地区两者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下游地区在区域融合对其起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外开放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开放战略,利用产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发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当今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区域,也是福建省拓宽对内联接通道的重点,分析比较与这两大区域省际间的经济发展特征和差异,有助于在加强对内合作中把握福建的定位,在经济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河南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外开放与河南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由于河南的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河南经济发展还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河南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在全省18个地市的分布格局都是集中于局部地区,集中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对各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致力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完美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主体,带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整体提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三中全会彪炳史册的又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疆面积广阔,有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6,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8国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公里。就地理系统来看,新疆的地域广大、空间距离遥远、自然资源存在巨大差异、绿洲经济活动集中,其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只有对新疆进行经济区域划分,才能更准确、全面地刻画新疆的经济特征。以新疆“八五”、“九五”及“十五”等五年计划为依据,经过反复比较和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我们将新疆经济区域划分为以下五大区域:  相似文献   

17.
梁芷铭 《生产力研究》2011,(9):36-37,172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选择。海洋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碳汇能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文章分析了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论述了长三角地区海洋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低碳背景,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中国是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经济体制上的转型,又面临着从不发达到现代化的经济结构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双重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宏观层面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如何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之间的和谐发展,将成为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首先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区域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各城市展开横向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区域有针对性的竞合发展战略,以期实现两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区域具有优越的航空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该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航空业与旅游业融合,是该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航空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航空业和旅游业的融合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剖析.其次,通过SWOT分析法,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