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珊 《湖北审计》2009,(6):56-56
从小到大,名著读过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小说和数文,诗集是没有的。在小说中,能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情节的曲折动人,心随着故事的起伏而波动。小说的人物中。总能让我找到他们和自己的相似点和共同处,似乎他们就是自己,又不是自己,那些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但是又离我很遥远。而散文,则带给我们一份真实,可以是清新的,可以是平淡的,也可以是慷慨激昂的。  相似文献   

2.
昨日与明日     
不丹的中国往事。我听说迈克·拉特兰德的父亲是当年国民党内的知识精英,而他的一位叔叔更曾是中刚台湾政局的赫赫柯名的人物。似乎在这个喜马拉雅山中,我要碰到另一段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苏传波 《活力》2010,(8):358-358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是其中最主要的人物。贾宝玉出身不凡,身为荣国府嫡派子孙,又为皇亲国戚.天生聪明,是贾氏一族寄予厚望的理想继承人。然而他的人生经历似乎却与这些殷切希望相悖而行。在贾宝玉的情感生活里.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2008,(8):68-69
谈到自己在“思科网助学堂”上录制的视频,《第一财经周刊》总编何力委婉地表露出了一丝遗憾:“面对孩子们,我希望将我说的东西尽量表现得通俗易懂,但似乎我更应该讲一个故事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当然,他尽力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比单一视频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青春的标本     
张唱 《国土经济》2013,(12):1-1
一个人在家整理书橱,常常会忽然间在书页中发现一段遗忘已久的故事。隔着悠悠的岁月的河流,逝去的时光已是隔岸的风景,恍若梦境。其间人物的喜怒哀乐,似乎也皆是人家的演义,甚至那个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主角、看起来也是熟悉里透着陌生。  相似文献   

6.
叹杨修之死     
一我知道“三国”的故事似乎应是从小学看小人书和连环画开始的。从中学到大学,正版的《三国演义》虽然也草草地读过两遍,但充其量只是看个热闹。真正留在记忆中的除了妇孺耳熟能详的类似“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刘玄德三请诸葛亮”、“张翼德横马长坂坡”、“周公瑾纵火烧赤壁”、“诸葛亮空城退司马”等几个有限的口口相传的故事段子外,其余的就剩下一点点对汉丞相五丈原归天后莫名其妙的悲凉了。后来书看得多了,倒觉得自己十分幼稚可笑。小说就是小说,书中之事又何必认真?况且《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开篇词已…  相似文献   

7.
罗布格宗 《企业导报》2014,(16):181-182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别有寄托的小说,作者在普通的人生故事中,寄寓的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钱老刻画了一些具有典型形象的人物,他们年轻有身份,有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是无法逃脱被摆布、被压榨的真实命运。与人生相比,他们是如此的软弱与不堪重负。而本文则浅谈漂泊不居的方鸿渐和性格独具、灵魂独有的赵辛楣等男人们。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似乎也可以分为天真的和感伤的两种类型在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谈论小说的文集《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中,他引用德国诗人弗雷德利西·席勒在论文《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提法,将小说家和小说读者分为两种类型:天真的和感伤的。而按照席勒更加扩大的说法,人性就天然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天真的和感伤的。歌德是天真者,他自己是感伤者。天真的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传统的“中庸”思想造就的中国人的性格是否太不愿意冒险、闯荡、而恋家顾己。十四世纪西方人就漂洋过海到处闯荡,今天他们又到处出占领市场,而我们从来就是被动的,我们似乎是更多地希望五百强来投资、入股,来OEM,而不是自己去杀出条血路。我认为,国际化的策略第一是需要敢于去竞争,换句话说是要进攻而不是防守。国际化需要现在就开始,需要立即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一个创业企业往往代表着自己的灵感和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我觉得他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包括我犯的错误,就是一上来对整个战术执行的时候,多元化或者摇摆不定,他不能够专注地在某一点上进行突破。比方说做一个网站,我又可以做这个东西,我又可以做那个东西,并以之为荣。但实际上什么都能做就等于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在当时又做游戏又做动画又做周边产品,  相似文献   

11.
《英才》2006,(3)
当我们被久久困于早起拥塞的上班车流当中而担心迟到的时候,当我们在罐头一样的地铁里被“固化”而难以呼吸的时候,当我们为了一次升迁费尽心机而终无所获的时候,当我们被医疗和住房投资逼到焦头烂额的时候,当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大流中被裹挟前行而无法自主的时候……我们常常容易迷失自己,多数人都在忙,有时难免忙得忘记了感动。因此,忙到世界失色了:爱情的对象似乎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朋友的联络似乎可以多也可以少,街边的乞丐似乎可以同情又不必非要同情,听到了苦口婆心的教导似乎有用又似乎没用……我们似乎什么都不能做到,不但爱无力,恨也无力,感动是不是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了?“感动”这种东西真的很少撞击到自己的心灵了。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8,(2):77-80
核心问题:怎样在较短的时间拉近人际关系? 当事人档案:刘灵岩伙伴,25岁,某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从事寿险1年。 问题陈述:我是一个慢热的人,其貌不扬,又缺少惊人之语,难以在短时间捕获周围人的注意力,这让我失去不少机会。我认识一些成功的保险营销员,他们似乎有一种磁场,能让周围的人很快就感受到他们的魅力。我也尝试着像他们那样放开自己,但是事实证明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更希望和客户建立长久的联系。像我这样的人,怎样在较短的时间拉近人际关系?我相信这是有技巧的,还请各位前辈和老师帮我释疑。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小说创作的叙事观点概念小说的叙事观点,又称视点,或观察点、叙述角度。小说作者获得了题材和主题,选定了人物和事件后,接着便要确定谁以及从哪一个位置和角度来叙述这一故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作者全知”的叙述观点:叙述者(作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如同鲁迅在《怎么写》一文中所说,就连“两人密语,决不肯泄,又不为第三人所闻”的情况,叙述者统统知道。而在鲁迅的《孔乙己》里,作者并不是叙述者,孔乙己的故事是以一个店小二的口吻叙述的,从店小二的眼中刻划出这个穷愁潦倒而不失善良之心的知识分子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剪纸地域分布图为研究手段,学生选择自己要研究的区域剪纸文化,进行欣赏、讨论。班级里的剪纸热门话题,成了街头问卷调查的经验交流会。展示课上,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们对剪纸题材的探究,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学们就从自己感兴趣的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卡通人物中找到了创作元素,得到艺术创作的动力,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中得到高于生活的艺术产物。  相似文献   

15.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说:“如果我直接告诉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他们可能会觉得有损于自己的自控和尊严,而拒绝接受。如果有一些方法,在指出有改变可能的同时,又不要求他们放弃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能听进我提供的资料,然后由自己决定是不是对自己适合。”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11,(12):105-105
哲理的故事: 寒冬夜,破旧庙宇中,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这座小庙只有我俩支撑,周围的人都似乎不怎么支持,每次我下山去化缘,他们都对我很冷淡。看来,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大寺恐怕很难了。”  相似文献   

17.
程社明 《中外管理》2008,(10):125-126
案例中的父母都是在职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明星式人物,他们可以带领团队达成目标,可以游刃有余地与人融洽相处。而越是这样的夫妻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优秀,望子成龙。然而,这样的家长也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你的强势很可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8.
如明 《陕西审计》2004,(B12):39-39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他们淡泊自守,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正廉明,励精图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话。而他们为示心迹志向,或为警戒自己而作的诗、文、辞、联,更是脍炙人口,流传不废,载入史册。后人品读“清官诗”,包括其文辞联对,既可提高心智,又能培养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净化心灵,在品读中获得感悟与警示,在高雅清新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教益。古往今来清官诗无以胜数,现撷其一、二,与君共赏。  相似文献   

19.
当企业日益上升的人工成本,折磨着企业管理者的大脑时,他们困惑!困惑自己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为其付出高昂的人工成本代价,而他们看起来又似乎十分忙碌和努力,但却无法使工作有效地完成!是机构臃肿吗?是人浮于事吗?或者是否还有其它一些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邹蔚 《东方企业家》2010,(8):115-115
又一本职场小说。这次的故事发生在一本名为《三周刊》的杂志。后面的推荐序全都来自媒体人,《凤凰周刊》执行主编贾葭总结道:索隐派的考证癖好,将在此书中被完全满足。而《新周刊》总编封新城干脆就跳出来说:“我断定《旧周刊》就是影射《新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