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分别估计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粮食主产区域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双向影响。建议:着眼高收入农户信贷需求,全面加强农村信贷体制机制产品创新;以中青年户主为重点对象,搞好传统农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适应农村信贷市场新常态,构建农户创业信贷供求关系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直接推动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农贷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我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亟需采取相应对策,以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掀起了以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为标志的新的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高潮,这一改革将对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主产区农民的增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山区农民的增收和粮食流通管理并不是很有利,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山区粮食信贷管理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赵昕 《财政研究》2013,(5):51-54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收的程度如何,是目前研究粮食直补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着对粮食直补政策成效的评价,也决定着粮食直补政策的改进取向,分析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必要。一、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程度分析(一)直补政策使农民普遍增收。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从总体来看,应该说是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增加了一定的收入。1.综合补贴收入。我国粮食直补可以划分为综合性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综合性补贴政策主要由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构  相似文献   

5.
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的重大福音,作为农业地区,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显得越来越重要,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特别对粮食主产区的绥化市来讲,如何贯彻落实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及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铜川市农民收入呈结构性变化,传统的粮食生产收入所占份额明显下降,特色农业收入和非农性经济收入占比逐年增加,政策性补贴和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农民增收势头良好。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非农收入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加大金融要素投入,稳定农业经营,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西南四省区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2004年中央1号件强调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按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了解近年来西南四省区农民收入状况及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川、云、贵、藏四省区进行了专项调查,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等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指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农产品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品的市场需求将受到严重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加剧农产品的卖难,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9.
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粮农安全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最主要体现在粮食主产区的粮农增收难上。调整产业结构是粮农脱贫的唯一路径选择,也有人担心会影响粮食安全。认真考核保障粮食安全需要量,彻底变革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让其有规模效益的种粮大户成为粮食生产的主体,无规模经营能力的农户除了进城务工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或搞养殖业,实现粮食生产、粮农增收两不误,是保障粮农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在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民现金收入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安徽省劳动保障厅按照“粮食换保障”的思路,在安徽省无为、霍邱、霍山、桐城四县市的粮食主产区开展了以“粮食换保障”的方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区农民增收工作实现了稳中求进。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佳木斯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而佳木斯地区的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3.
粮食财政补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手段,它是用经济形态表现的政治活动。当前,我区农业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实行的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难以实现顺价销售。自治区政府决定从4月1日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销售市场,在川区粮食生产市县和农星所属农场实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对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后,彻底把粮食企业推向了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海南80%以上的土地在农村、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在农民收入结构视角下,研究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构成状况及其增长影响因素,保障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既是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振兴乡村产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夯实之举,也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长期任务,为了解农民增收渠道及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原因,我们走访农业主管部门,并选择了延边州一些乡镇的百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依次为:种植业收入占比为64%,外出打工收入占比为16%,养殖和副业收入占比为16%,经商收入占比为4%。2004年延边州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户售粮心理及行为对粮食价格走势影响日益深远。本文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松原市的农户展开专题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农户售粮的心理和行为对粮食收购和流通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破解农户粮食惜售心理、保障农户增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京郊农民收入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与上海、苏南等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郊区农民增收的步伐趋缓,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增多。从表面上看,家庭经营收入下降、劳动者报酬收入增速减小是影响农民增收的直接因素,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也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多种原因。但从深层次看,干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生产成本投入。长期以来,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业收入所占收入的比重较大,虽然近年有所变化,其他收入所占比重有上升态势,但是种植业收入仍占一半左右,所以农产品和粮食价格高低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特别是"九五"时期和"十五"期间的前三年,农产品和粮食市场价格低迷,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上下波动和返贫现象。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