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西部地区旅游业存在着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石河子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西部旅游业虽已初具规模,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偏低,西部大开发,全球化的旅游热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都给西部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发展西部旅游业,尚需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居民个人在转变思想观念,保护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投资,加强宣传推销,促进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很多省市县的<"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等等,旅游产业被赋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各地纷纷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掀起了西部旅游开发的热潮.各地对旅游业的这些定位和举措,主要依据其对当地资源基础的判断,认为只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天然的拥有了发展旅游产业的依据.暂且不说从丰富的资源基础到产业发展之间还需要实现"惊险一跳",单是传统上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都应该做出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贵州切入西部大开发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贵州要充分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处于莛发展阶段。贵州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超常规发展旅游业,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的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强调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中的旅游产业发展尤其要强调可持续性,因为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更具易损性。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旅游开发必须兼顾旅游资源的多元价值,防止只重视规模扩张而产生的低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对新时期甘肃旅游业重新进行了分析和审视,对加快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指出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旅游业发展是促进甘肃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甘肃具备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要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立旅游品牌、调整旅游结构、提高旅游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尽快把甘肃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甘肃建成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许多地方存在着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因而,旅游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领域,旅游项目列入了国家鼓励在西部地区投资的优势产业目录.然而,由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旅游开发在区域内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管理方面也比较落后,从区域外引进资本与先进的管理,成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西部开发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具有作为西部先导产业的特质和条件。西部大开发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凭着西部独有的优越条件,旅游业必须根据实际找准自己的市场切入点,协调相关产业间的发展。在政府、群众的共同配合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旅游产品迅速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9.
边境旅游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旅游形式。西部地区与10多个国家接壤,拥有12747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具有开展边境旅游的优势条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探讨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加快西部边境旅游的发展,对西部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经贸争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推动了西北地区各行业的大发展,旅游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也同样引起西北各省区的注意。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使人们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资源在气候、自然和文化等多方面具有优势,为发展高原避暑旅游提供前提。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旅游者开始寻求新的旅游目的地,也使得旅游重心开始向西部转移。高原避暑旅游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为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务件,对此提出了加快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选择出2条典型旅游带,6个典型旅游区以及对应的16个典型旅游省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中的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及西部三大典型区旅游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的负熵值在诸多年度都小于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负熵值,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流对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对西部三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为:对泛西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最大,成渝地区次之,云贵地区影响最小;而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流对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云贵地区次之、泛西安地区最小。根据研究结果,最后得出各区域在发展入境旅游时,都应该争取更多二手客源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部边疆地区旅游业特殊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特性,以西藏日喀则地区为例,认为西部边疆地区应通过消除瓶颈制约因素、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营建产品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开启双重动力机制、推行特色化与标准化的一体化以及建立新生态意识等途径,升级和优化旅游产业系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维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吉林省旅游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中三省旅游区位关系的判断,在分析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组织的旅游资源、旅游载体和旅游通道等重要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全省旅游空间组织由点状、离散型向区域相对分散、点-轴-区结合格局的演变过程。随着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通道变化的驱动影响,吉林省将在培育重要旅游节点、优化旅游载体与通道的前提下,对旅游空间进行整合,形成适应旅游协作态势的"核心四边形"与"外围四边形"相结合,中、东、西三线贯通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001、2005和2010年各省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和MORAN空间自相关法对中国旅游产业集群时空格局演变及区域差异变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近1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迅猛。从空间格局来看,各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向集聚效应,并且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层级具有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规律性}从区域差异来看,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不断拉大。同时区域间相对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6.
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的优势与特色,最后得出结论,在西部发展旅游业时应考虑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力量,通过优势要素的整合与运用,以及自身的创新思维,再造新的活力与机遇,进而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将旅游业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着重对西部现在旅游开发过热的趋势以及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传统社会、文化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发展力是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旅游发展潜力为基础,以旅游发展创新力为引领,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旅游业发展力的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中国东部省区具有较强的旅游发展力,一部分省区虽然旅游发展潜力不足,但旅游发展创新力较强,属于"创新力拉动型",另一部分省区属于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叠加共振所形成的"双力拉动型";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力相对较弱,旅游发展多数属于"潜力拉动型",旅游发展创新力不足;西部地区部分省区旅游发展力较强,旅游发展属于"潜力拉动型",但大部分省区旅游发展力较弱,属于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的"弱同步区"。  相似文献   

19.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熵值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方法测度我国西部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通过旅游业绩、旅游潜力和旅游支持3个细分指标揭示西部省区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西部12省旅游竞争力差异性比较突出;西南地区各省份的旅游竞争力显著高于西北地区;在3各细分指标方面,除四川、云南、重庆和广西4省之外,其他省份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均衡性;西部各省旅游竞争力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标与西部城市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地标建设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西部城市地标形态存在多元化形态,应当根据地域特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城市地标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