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体现了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银行管理变革、金融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步入2012年,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工作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核心业务系统应该如何构建?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如何服务于业务发展?带着这些业界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厦门国际银行首席信息官王鹏举。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数据要素潜能释放要充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更先进”。数据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对数据的有效利用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存储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底座飞速演进——全闪存存储、分布式存储方兴未艾,NVMe-oF技术蓬勃发展……不同理念的存储技术与实践交织更迭,在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力助推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新业务的层出不穷,信息科技外包已成为金融机构减少IT投资风险,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之一。信息科技外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本文结合华夏银行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下简称《外包指引》)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重点探讨银行科技外包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支持总行战略的实施,切实体现科技建设对业务发展的驱动作用。光大银行提出“打造国内科技运营安全、技术应用领先的银行”的科技战略愿景,以满足业务发展战略要求为目标,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基础上,全面优化信息科技服务水平,努力提高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银行服务高度信息化,为业务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开始,招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开始异地核心业务主机的上收工作,各分行核心业务程序的开发也逐步由总行信息技术部接管。普遍流行于金融业的数据大集中,使得分行信息技术部门对于数据操作的权限进一步缩小。同时,招商银行的业务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过渡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平稳时期,招商银行早期所具备的一些技术优势逐步淡化。  相似文献   

6.
核心竞争力,顾名思义就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其过程主要是体现在通过大客户营销和柜面营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盈利水平,进而做大负债业务,做大资产业务,做大零售业务,做大中间业务,即:“两个营销、三个提升、四个做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随着金融行业与科技的融合走向深入,信息系统和员工工作产生的数据和文档已经成为每个单位长期发展的核心资产,传统的“以计算为中心”的IT模式正在迅速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益阳中支”)作为人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在运用IT技术服务业务工作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处理数据和文档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家拥有2.79亿个人客户、412万法人客户、日均业务量超过1.6亿笔的大型金融机构,工商银行的数据信息用“海量”来形容并不为过。在将数据视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的银行业,工商银行是如何管理其这一庞大而宝贵的数据资产,挖掘其对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支撑价值,实现从“信息化银行”向“智能化银行”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打造安全的金融IT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银行业已成为信息技术高度密集、高度依赖的行业。随着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科技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信息科技风险也已经成为影响银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因素,各方面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是现代银行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的高度融合,已成为银行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业务发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西安分行(以下简称“西安分行”)认真按照总行工作部署,发挥信息科技优势,坚持产品战略,为业务营销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计算机管理,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史凯 《中国金融》2023,(7):60-61
<正>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应利用数据来融合业务和技术,引数据“活水”支持企业打造优质业务场景金融机构天然具有数据原生的属性,其产品的本质就是各种数据的组合,因此,相较于其他传统行业,金融机构在数据采集方面较为完善,做到了“业务即数据,数据即业务”。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助贷业务监管体系加快完善,在新的监管框架和政策要求下,助贷业务未来的运营模式如何演变,引发了广泛关注。梳理了助贷业务现有模式的主要类型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助贷业务在贷款流程管理、征信与数据、信息科技外包和收入模式等方面面临的新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助贷业务转型发展的三种可选模式——平台企业与征信机构联营开展助贷业务、平台企业到银行本地提供助贷科技服务、平台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服务。面向未来,短期内助贷经营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行业格局加剧分化,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马太效应”更加凸显;长期看助贷机构将回归科技助贷的主流趋势,通过云服务等手段提升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在业务创新需求显著增长、业务量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信息科技实力得到持续提升,为全行业务创新发展和经营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将围绕全行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科技引领”战略.提升信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流的IT银行夯实基础。这是记者在1月19日召开的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信息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将管理会计理论运用在经营管理中,合理利用资本,降低经营成本,成为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监管的日益严格及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不断提升精细化经营能力,特别是在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金融机构中,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在损益表中占比多。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实施项目管理,取得了理想的成果。本文拟通过研究金融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内容,讨论管理会计在金融机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增强金融机构经营实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雷和平  王锋 《西安金融》2004,(8):49-49,51
当前,助学贷款不良占比高已经成为影响此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拦路虎”。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因为这个原因停止了助学贷款业务。助学贷款不良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和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方面在助学贷款发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人们已经普遍给以高度关注,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  相似文献   

16.
警惕信贷业务中的“另类担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蕾 《现代金融》2004,(11):46-46
在金融机构业务实践中,传统的“保证、抵押、质押”三大担保形式已衍化出多种非常规的、新兴的担保形式,或谓之“另类担保”。这些“另类担保”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金融机构对其分析、认识稍不到位,它们就可能成为“贷款失守”的“马其诺防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电脑》2010,(10):69-6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借助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有效运用,我国金融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科技和银行业务高度融合,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实现经营战略和业务运营最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美国世贸大厦的轰然倒塌使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9月11日”因此成为人们刻骨铭心的日子。在纽约道琼斯指数的狂跌中,在各种业务瞬间被毁的废墟上,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们重新认识了数据存储的意义。对信息系统的高度依赖促使企业需要一套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来减轻或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造成的信息破坏,以保证业务上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计算机应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从单机网点发展到综合业务联网平台,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住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如下:(1)在线交易系统中大量的务数据需要加工、整理、分析和汇总方可成为分析决策的有用信息。(2)现有管理系统只针对特定业务开发,不能满足高层次的数据分析要求。(3)数据来源于不同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自助终端、电子银行等电子渠道日益丰富,人们的日常金融消费方式已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根本变化。人们在通过便捷的服务渠道享受快捷的金融支付、账务结算等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核心系统日交易量峰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对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基础硬件平台,尤其是最后端的核心存储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