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实物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三个阶段,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是从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发育成长起来的,这一过程是分工深化和市场扩大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是信用产生的过程。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信用交易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明确提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加强我国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抓起。因为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市场经济本质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又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此,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显得更为迫切,更具现代意义。我们必须从回顾历史,结合现实,展望未来的角度全面认识和思考我国社会信用问题,以建立健全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信用是商品、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普遍的守信行为是交易能够进行、经济能够运转的前提,也是每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忽视了信用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可能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全局。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信用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信用涉及到道德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在建立信用机制中,规则是基础,而相关法律则是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信用都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诸如“三角债”、银行巨额坏账、法院判决执行难、假冒伪劣泛滥成灾等社会瘤疾,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所致,信用缺失正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一、当前我国市场信用缺失的严重局面目前我国市场信用水平低下的状况已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用短缺局面已相当严重。市场信用恶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许多企业早已成为惊弓之鸟,企业之间的业务往…  相似文献   

5.
李长健  伍文辉 《发展》2006,(4):61-63
"信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为: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指出经济活动是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之上的.可见,信用与经济一直密不可分.信用经济是从对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发展起来的.德国的旧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最早提出了信用经济的概念.希尔布兰德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以物易物交换方式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阶段和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而政府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于刚 《辽宁经济》2004,(10):24-25
广义的信用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人们信守承诺的行为和道德。狭义的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信守契约实现交易活动的责任。更狭义的信用是经济工具,是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调剂余缺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信用体系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一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由一系列与信用相关的道德、法规、制度规范、组织形式、技术手段、运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实质性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利益关系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信用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信用体制的缺失而导致的信用危机.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可见,摆脱信用危机的困扰,重新建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的信用制度,是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帆 《浙江经济》2015,(22):43-43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产品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高效运行的特效商品。当前诚信缺失问题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培育和发展信用产品,以适应信用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信用交易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体现了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整个社会交往的基础。良好信誉是宝贵的无形财富,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将无以立足。信用也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就像经济学家陈淮说的,信用是一种资源,12亿中国人的信用相加应该是个天文数字的资源。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这种资源的利用。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而金融活  相似文献   

11.
闫业婷 《魅力中国》2009,(36):11-12
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是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经济信用状况很不乐观,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信用建设需要道德的推动和法制的保障,反过来信用建设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也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本原则的。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成为电子商务的灵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交换和市场。发展市场经济最终也只能是句空话。然而,当前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信用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贷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信用是“积极信用”,市场经济时期的信用是“消极信用”,是市场经济促成了这一转变。实现从“消极信用”到“积极信用”的回归 ,政府和法制的作用是有限的 ,最终要从市场经济本身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4.
信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经济领域的信用来说,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行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讲信用”“守信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指的狭义经济信用,则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作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也包括对各种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在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交易都表现为信用交易,信用自然成为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无论在实物商品生产与交  相似文献   

15.
肖光  曹芳 《辽宁经济》2005,(7):81-81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有关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人类的经济往来活动经历了以货易货、货币交易和信用交易的发展阶段,信用交易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信用经济能够正常运转,需要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国家信用体系,这套体系存在的目的在于使失信行为付出的成本大于失信所带来的利益,从而形成了企业和个人诚信经营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严重失常主要表现在信用体系发育不良和信用无序化 ,分析信用失常的原因离不开历史原因、体制环境、经济主体的逐利本性和现阶段传统经济伦理的沦陷 ,并应根据这几方面进行社会信用重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保障的信用经济,而良好的社会信用又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金融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本文就社会信用的核心———金融信用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原则的;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成为电子商务的灵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交换和市场,发展市场经济最终也只能是句空话。然而,当前在我们社会各个领域信用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贷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近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于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元明以降,白银逐步成为举国上下的基准货币,深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路径。围绕白银货币化至货币白银化的历史源起、动态过程、促动机理及影响评价等问题,学界存有广泛争议。本文认为在宋金元时期白银货币化向货币白银化的演进过程中,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铜钱基准”的陵夷并转向“白银基准”的内在变动过程。宋金时期白银在“铜钱基准体系”中的作用不断上升,金元之际白银价值基准地位初步确立,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明代白银通过均则折纳、加耗、折价等形式成规模并结构性地嵌入贡赋体制,并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一道形成了难以逆转的货币白银化态势。对于中国以银为核心基准的近世货币结构而言,结合信用制度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西欧新兴国家信用日益聚合的趋势下,中国社会呈现出信用离散的特征。国家信用层级的缺失、金融技术与构架的迟滞及称量银本身所致的信用外在化、记账单位的紊乱是其最明显的表征,中西方金融体制在信用层面发生日益显见的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