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稳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基础,而心理适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内有条件,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和心理适应的关键及体现.我国还有大量有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就业稳定差,劳动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以及劳动关系管理欠科学等.因此,必须对症下药,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浅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以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为前提。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对减轻和消除贫困,加快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我们于1997年底调查了四川渠县、河南虞城、江西兴国、陕西商州、贵州威宁、甘肃通渭等6省6个县46个村的446个样本户。本文主要依据村级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在转移农村劳动力过程中,探索了六条途径。1.向二、三产业转移与第一产业内部转移相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第一产业,从事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这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第一产业内部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把劳动力投向开发性农业和高效农业,开发荒山、水面,开发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收到起网见鱼的效果。2.发展非国有经济组织转移与公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阶段:特点、问题和对策陈汉圣,吕涛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我们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劳动力双向对流阶段;二是农村劳动力社区内转移阶段;三是农村劳动力社区外和地区外转移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进入第三阶段即...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而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为重要前提。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剖析新农村建设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种路径,即就地就近的产业转换与跨地域的异地转移。最后,文章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界范围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普遍趋势。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农村人口和全国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大,是一笔宝贵财富。倘若不向农业生产以外部门转移,必然会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的社会问题。1970—1979年期间,苏联平均每年转移109.2万人左右,1979年以来,平均每年转移约75.85万人。1950—1982年期间,日本平均每年转移36.7万人左右。苏联和日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同时电缓和了农村的部分失业矛盾。然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至今未能  相似文献   

8.
永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弱、财政穷县、国家级扶贫工作县。近年来,永胜县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在注重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截止2007年底,我县累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69402人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我县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拓展农民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2.
李专 《农业经济》2003,(4):29-30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5亿 ,加入WTO将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本文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的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研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并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根据调查测算 ,沈阳市有农村劳动力 1 0 6.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9.1万人 ,约占全…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6万多农户、18万多农村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2年全国当年农村转移劳动力235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比重为4.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当年返回到农业的劳动力1009万人,当年净转移劳动力1349万人。(立摘自《调研世界》)2002年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净增1349万人@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南京市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6个方面的形势,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一是构建工作网络,二是拓展转移途径,三是引导劳务转移,四是提高农民素质,五是畅通输出渠道,六是整合城乡资源,七是加强宣传等7个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金融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煜宇  温涛 《农村经济》2005,(3):121-124
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以完善的金融服务为保障,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仍存在着金融配合失调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总结归纳了我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忧势,近几年,辽宁省建平县农广校对县城附近几个乡镇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我国农村的小康建设中至关重要。英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在综合评述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也是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不仅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影响,而且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影响。对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来讲,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对城乡相对收入变化也会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产函数等经验模型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而且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城乡相对收入呈现随经济增长而拉大的趋势,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却起着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对农村劳动力利用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该次调查覆盖全国17省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行政村。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总体上青壮年劳动力仍存在过剩的现象,但越来越多的地区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的存量正在被吸纳殆尽;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从总量上看,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过剩的;从结构上看,熟练劳动力已经出现全面供不应求的现象,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现象正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近年来,为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不足的问题,余庆县决定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使农民学有所长,带动家乡的发展;二是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进镇的“门槛”,吸引农民进入集镇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全县的城镇化水平;三是实行季节性转移,让农民就近从事运输、农产品加工、建筑、农资百货营销等,离土不离家。通过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该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缓解了农村耕地的承载压力,使农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二是在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