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的悲剧根源有其主观、客观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但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楚辞文化,屈原也成为我国传统爱国主义的化身.  相似文献   

2.
杨田敏 《魅力中国》2010,(3):273-273
《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是丰满的,剧中屈原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个老师,他教书育人;他是一个臣子,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却被主子陷害;他是靳尚的同事.但却因关系不好遭到眼红,早到陷害;他是张仪这一连横家的外交障碍,所以他遭到陷阱;他是老百姓的榜样,所以老百姓崇敬他。种种身份都有力地刻画了屈原这一形象.都在剧中起到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09,(2X):118-119
<正>死前,屈原说了些"九死未悔"一类的豪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为历代屈原追捧者津津乐道。这里边渗透着屈原忠君爱国九死不悔的追求,也是屈原的悲剧所在。以前,每年端午节中国人都要拿五彩线绑好粽子投到江里,因为怕鱼抢,粽子绑得很紧,也投得很多。现在我们不往江里扔粽子了,因为水太脏,但我  相似文献   

4.
王雯 《魅力中国》2010,(19):185-186
本文主要依据《离骚》文本,参考屈原生平与其他部分作品,对《离骚》中所展现的内心情感做了简略的分析,并对屈原的人格进行了一定剖析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屈原故里新《桔颂》向剑君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桔颂》名篇。如今屈原故里的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又谱写了一首新时代的《桔颂》新篇。从1980年起始,归州镇就下苦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脐橙生产,成为人们交口称...  相似文献   

6.
李修余  宋洁 《黑河学刊》2013,(6):59-60,94
以屈原时代的社会政治为背景,以屈原的作品为依据,考察屈原在"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十字路口,未能帮助楚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原因。认为屈原诗化了政治诉求,使他对现实失望绝望;屈原孤傲矜持,导致他不能融于楚国的执政团队;屈原非白即黑的偏激,使他不能与楚国统治集团戮力同心。屈原因此留下政治败笔,楚国因此失去了与强秦一争雄雌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屈原在《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湘水之神的形象,表现了神的儿女之情,艺术风格清新凄婉、幽眇情深。而《湘君》则具体展示了女神湘夫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苟敏恭德培<千里江陵>文论卷<白璧微瑕:伦理关系谈>认为"屈原<离骚>'周流求女'一节似有悖逆伦常之嫌",对此,敝人不敢苟同.敝人认为屈原求女当为虚求幻化之女以喻求贤君而两美相合也.  相似文献   

9.
王凯波 《理论观察》2009,(4):132-133
汉代的屈骚批评使先秦古籍中不见记载的屈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确立了屈骚的经典地位及屈骚精神的基本品格。而儒道思想作为通贯汉代的两大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必然要作用于汉代这场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与此相应屈骚批评的发展又充分显示了汉代儒道两家思想动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谬金莎 《魅力中国》2011,(17):222-222
本文试图理清“人神恋爱”模式从屈原到蒲松龄的发展脉络,探讨“人神恋爱”模式在屈原和蒲松龄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蒲松龄对“人神恋爱”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挖掘二者的精神内核。并以这二者为代表,采用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探讨这种模式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感悟羑里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朽的史学家司马迁反反复复的发问,把古今中外成大业者的逆境拚搏写得那么概括,又是那么的传神。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之一的《周易》竟然出自一位八十多岁的耄耋老者...  相似文献   

12.
舒鹏 《魅力中国》2013,(25):139-141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素以瑰奇诡怪、幽奥神秘著称,其行文纵横令古,语涉颇多神怪诡事。其与《山海经》、《淮南子》等经籍所载中原神话有诸多映证之处。也有相互龃龉的地方。本文着意从《天问》出发,分析楚文化形成因素。进一步探讨造成楚神话与中原神话的同源异质关系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资》2009,(9):83-83
一个作家的影响力不在于他有多少文章入选语文教材,在于他有多少想法,多少句子、语词为活着的同胞及子孙所沿用。鲁迅作为作家的影响力,因为时间的原因,尚不能与屈原、庄子、陶渊明、李白、杜甫及唐宋八大家相比,因而中小学教材删减鲁迅的文章,虽然不会抹淡鲁迅作品应有的光芒,也不会由此减弱鲁迅的影响力。但对热爱着鲁迅的读者来说,难免会产生失落感。  相似文献   

14.
许久许久,我总想寻个机会,去秭归拜谒一次屈原、王昭君的故乡。总算有幸,我终于来到了这历史悠久、景色美丽而又带着几分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厉佳旭 《中国西部》2012,(36):106-107
谈起屈原,人们总喜欢引用"举世皆浊,惟我独清"。的说法。我一直怀疑这样的说法。那个时代的政治上的清醒者,一定不止屈原一个。一定还有一些和他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的人。他只是其中最清白清高、对国家和国君最忠心耿耿的人之一。只不过,到了后来,迫于种种淫威,多数清醒者最终选择闭上了眼睛或者至少闭上了一只眼睛。唯独屈原没有,或许孤高的心态让他宁可选择  相似文献   

16.
端午前,打开电视报纸,端午的新闻可谓粽子一统天下:某某大粽子又创吉尼斯纪录了,天价粽子销售状况不好了,上海学生发明粽叶清洗机了,粽子降价了,粽子又添新品种了……端午节都快成了粽子节了。屈原若九泉下有知,肯定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17.
端午前,打开电视报纸,端午的新闻可谓粽子一统天下:某某大粽子又创吉尼斯纪录了,天价粽子销售状况不好了,上海学生发明粽叶清洗机了,粽子降价了,粽子又添新品种了……端午节都快成了粽子节了。屈原若九泉下有知,肯定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18.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屈原在《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湘水之神的形象,表现了神的儿女之情,艺术风格清新凄婉、幽眇情深。而《湘君》则具体展示了女神湘夫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  相似文献   

20.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