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以及家庭承包责任制时期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它所呈现出的历史规律,对深化土地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下改革应着眼于农地制度的分配结果变化,重视路径依赖作用,实现有效的产权配置。基于历史变迁的启示,目前农地制度改革应坚持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稳定承包经营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推动经营权流转,建设和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从而为农地产权交易建立公平与效率兼得的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因征地引起的纠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地纷纷探索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广东南海、浙江嘉兴和安徽芜湖为代表性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深入剖析模式的利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农地顺利流转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然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对原有农地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关系到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机制复杂,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于凤 《中国电子商务》2012,(21):120-120
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农地顺利流转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然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对原有农地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关系到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机制复杂,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易永锡 《市场论坛》2007,(11):44-45
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地制度具有产权稳定、清晰、完整、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的特点,经历了由初始的均匀配置到规模化经营的演化过程。中国的农地制度创新应当学习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既定的农地所有权性质下,设计并实施一套稳定、清晰、完整的农地产权制度,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进而分析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弊端,以此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可行的改革取向:国家所有、私人经营。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7.
夏玉华 《财贸研究》2006,17(4):22-29
环境、制度变迁主体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环境产生了稳定和改革调整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矛盾需求,政府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持还是废除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上处境尴尬,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初期的辉煌后,虽然在现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在不断地朝着改善绩效的方向调整,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方向。农地私有化和国有化都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改革主张,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只能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农地外部制度的重构,其次要在保持现有农地制度基本构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农地内部制度的局部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农地交易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亦琴 《财经论丛》2003,3(6):18-23
农地交易在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框架下,还面临着较多的制度性约束,市场化程度不高。明晰产权边界,健全交易组织和中介组织,实现土地价值化、资本化管理,是我国未来农地交易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地论述了地租问题,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帆 《现代商业》2008,(12):76-77
本文分析了农村现阶段农地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弊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多样化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景展开一些探讨,得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所产生的作用不一,农地制度对农业的发展也是如此。良好的土地制度能够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变迁轨迹及发展并给予评价,并对我国现今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日趋活跃,区域、城乡劳动力转移将形成主流与逆向支流相辅相成、同时并存的双向转移模式,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将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而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须对土地要素进行相应调整。文章提出,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制度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核心。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我国农地私下非法流转严重,且没有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制止,直接威胁到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粮食安全。这种农地私下非法流转的蔓延是现有制度安排之外存在的潜在利润以及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的。实践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土地自身追求流转效率、保护农民利益及推进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矛盾。为了有效解决农地私下非法流转难题,可以从在城市周边为进城农民提供相应的居住设施、让农民的长远收益大于当前的一次性流转收益、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优化大庆企业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庆的转型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激发现有企业的潜能,对推进大庆经济转型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大庆市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已有多项措施,但依然在很多方面可以加以改进,如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水平、刻画大庆营商环境优化的形象等。  相似文献   

17.
要确保国家基本的耕地面积,必须落实到保护每个农户经营农地的权益。但现行农地制度土地权属含混、所有权主体模糊甚至虚置的状况,很难抵御对农地和农民经营权益的侵犯。建议由宪法授予并保障农户对农地比较完整的永久使用权,搁置已陷于困境的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制度,支持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互利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行真正农有农用的信用合作、供销合作和生产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和谐的农地产权配置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南通市为例,惠农政策改变了农地流转的制度环境、要素的相对价格以及农民对于风险的预期,农民将惠农政策的外部利润内部化,农产品价格飙升改变了其相对价格。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惠农政策使得农地这一重要资源配置效率逐渐降低,说明惠农政策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