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乡镇》2004,(1):5-5,18
2003年,日本对华投资达42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对华投资的8%。日本在华企业主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以制造业为主,占70%以上;二是体现出知识和资本高度集约,日企在华投资额有增大趋势;三是一些跨国企业纷纷将地区总部搬迁到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2.
樊宁 《现代乡镇》2004,(1):5-5,16-17
外资纷涌中国,中国正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原因何在?在外商眼里,中国的投资环境如何?面对提问,跨国公司日本碍子株式会社社长松下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中国是世界最好的投资地,中国的开发区对外商服务非常好。”他笑称,“我每次与日本的县长见面时都建议,你应当到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方式,学习中国的开发区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4.
现在整个全国各地,投资者现在都缺乏招商项目,大家一翻中国经营报,商界,销售与市场等报刊,这一系列都是招商广告。很多的投资者已经丧火了判断力了,这里面可能一些信息是虚假的,或者是它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可能不适合你操作。如果不找到自己匹配的找上信息,很可能这个投资就要失败。但是现在的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非常少,股票市场现在不行了,  相似文献   

5.
谢鹏飞 《现代乡镇》2004,(1):5-5,6-7
在广东经济的发展中,外源型经济始终扮演重要角色。2003年广东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这标志着在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广东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聚集效应,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中期以后,中日经贸关系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萎缩,中日贸易的停滞不前与不稳定性,以及日本对华官方援助所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对中日经贸关系摆脱困境的出路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日两国间贸易往来的迅速增加和日本企业大量对华投资,中日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成了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新伙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的10多年发展与日本经济结成了密切联系,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中的“中国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在日本2002年脱出经济衰退过程中起到了“中国特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不会歧视外国公司很高兴我能有机会向《中小企业投融资》介绍“选择美国”计划。首先,让我重申一下美国长期以来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政策。这个政策不受政府和总统的限制,并且无数个在美圈获得成功的外国公司验证了这一点,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在奥巴马欲以能源革命将美国重推全球经济顶端之际,智能电网在中国也开始风生水起,中国电力市场变得热闹非凡。在全球资源逐渐稀缺的今天,智能电网的出现无疑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革命。然而面对定义之争、标准之辩、路径如何选择等各种问题,却又一时难以厘清。怎样将一个庞大的体系更新换代并能灵活运转,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诱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木榇  曹宸 《中国经贸》2005,(3):27-30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2004.年国际投资论坛”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形势有过精彩的概括:第一,中国经济形势很好,运转是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第二,中国的外资政策将保持稳定,并不断获得改进;第三。投资中国是有利可图的,是能赚钱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好;第四,至于来华投资,越快越好,质量越高越好。当前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正在酝酿,跨国公司新的战略调整也已开始,FDI恢复并逐步增长。自2002年吸收外资首次居全球第一位之后,中国吸收外资已累计了一定的存量,个别行业一时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吸收外资已经到了满足的地步。中国优质资本及与之共存的高新技术、管理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短缺的状态。在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绿色GDP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的重点在于提高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培训基地,以及更多的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要引导和加强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配套合作。促进国内企业逐步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和质量。今天,跨国企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成为国际化变迁的主流力量,也承担着先行者所要担负的各种代价。就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双赢”是国内官方和主流经济学界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的一个基本判断,在跨国公司获得利益扩大资本规模的同时,也为中国包括就业、税收、经济总产值、技术革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1月中国吸引外资各项数据实现了开门红,由此看出。外资正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近日从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第四届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取得进展,招商招展工作获新突破,展位预订数已超过2/3。  相似文献   

12.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也表明对此前30年追求公平.抑制效率的全面反动。但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改革的全部内容,它不过是启动发展的火车头,先行一步,最终还是要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个人富裕了,不等于社会整体会自动富裕。缺少政府有意识调控,必然出现“马太效应”——富有的更富有,贫穷的更贫穷,社会将会更加失衡。从国际经验看.中国从去年起就跨入一个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阶层更分化.社会矛盾更冲突的时期(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阶段)。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形成一个共生、共荣、共赢的社会发展格局,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和谐社会不仅成为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内容,且成为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追求公平,首次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视野,不能不说具有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21日,美国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在北京宣布“芝加哥——中国友谊项目(Chicago—China Friendship Initiative)”正式启动,围绕“芝加哥,位于美国心脏地带的城市”这一主题,提升芝加哥作为一个国际商业中心的城市形象,并将之打造成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城市。  相似文献   

14.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乡镇》2011,(6):127-128
我个人认为,今天面临这样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即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认为这不意味着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富裕程度(也同样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其实,早在全国“两会”开始之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召开的地方“两会”显示,有28个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低碳经济或节能减排,“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从一个个专业术语迅速成为大众用词。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21日,美国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在北京宣布芝加哥——中国友谊项目(Chicago-China Friendship Initiative)正式启动,围绕芝加哥,位于美国心脏地带的城市这一主题,提升芝加哥作为一个国际商业中心的城市形象,并将之打造成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城市。在谈到这个设想的初衷时,戴利说,我们已经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但芝加哥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功寻找中国机会和全球机会。从北京、天津到杭州、重庆和香港,市长理查德·戴利一直奔走于中国的五个城市;他带着芝加哥市的商界和企业界人士,到中国寻找投资,以带给芝加哥市新的机会。美国的媒体也将戴利此次中国之行比喻为芝加哥市长追逐他的中国梦。戴利坦率地告诉新老朋友们,中国经济崛起所显示出来的巨大潜力,已经激起美国各个州市的极大兴趣,扩展我们与中国的联系,采取行动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