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白颖超 《魅力中国》2009,(11):44-4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文介绍了化学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上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课完成后的课堂总结。  相似文献   

3.
化学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文介绍了化学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上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课完成后的课堂总结。  相似文献   

4.
陈厚波 《魅力中国》2014,(2):200-2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与化学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实验是连接知识与兴趣的桥梁,是化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续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邓佳 《中国西部》2012,(9):108-109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开展化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农村中学情况特殊,没有实验室,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条件相当有限,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实验素养培养。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素养?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的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宗 《新西部(上)》2007,(1X):138-138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的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惠娟 《魅力中国》2010,(2):225-226
化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本文从化繁为简,补充强化,节约,安全,环保几个角度提出一些改建实验的方法,努力探索更为实际且直观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姚茂家 《魅力中国》2010,(19):209-209
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活动占“活动与探究建议”总数的37.7%,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实现化学新课程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设趣味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建立实验小组,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四是布置家庭小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理解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艳 《魅力中国》2013,(34):124-124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研究”、“探索”、“钻研”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材、新教法,并不断的对个体的创造,实践要素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续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纵观全国各地近年来中考化学试卷,总体上可以这样评价: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试题新颖、充实、丰富,关注热点、紧扣实际,表现出一些富有创意的特点。彰显了试题的教育功能,强化试题的区分功能,突出对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考查,但不再是单纯考查实验知识和技能,而是体现在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动的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上。考查题型多变,知识点迁移量较大。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考查.重视"知识的形  相似文献   

14.
熊道忠 《魅力中国》2013,(10):233-23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过程是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对已知事物的验证和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替代的。笔者通过教学过程的体会,提出点个人的肤浅认诅。  相似文献   

15.
黄周丽 《魅力中国》2010,(5):188-188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多种能力,有一定分析新课标的能力,熟练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熟练进行课堂实验的能力,认真分析学生实验的能力,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和教师和谐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讨论中掌握知识,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下,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必须有科学性,以纸质作业为主,实验作业为副,加大综合设计题的训练,增加实验设计题。那么我们在实施教学中想方设法激潘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王寨民 《魅力中国》2013,(16):240-24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充分的获得化学知识和一些相关的实验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我国的新时期初中化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努力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和强度。本文就新时期下如何更好的促进化学实验教学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逯健 《魅力中国》2011,(3):90-90
初中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容易吸引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辩证难物主义思想水平。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是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掌握"双基",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直观、最基本的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观察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思维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实验意识是对实验的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是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活动,并且能够将实验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其行动更具有目的方向性和预见性的实验心理,实验意识包括技能实验训练,即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验知识应用、实验设计能力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陈晓伟 《魅力中国》2013,(20):198-198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实验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趣味实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