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研究》2011,(7):57
<正>2011年6月1日上午,由商务部主办、北京市政府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在北京开幕,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主持开幕式。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在出席大会时指出全球产业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产业跨国转移出现新特点,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世界各国全面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陈德铭表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25日率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德国。陈德铭和德国经济部长古滕贝格共同出席了在柏林德国工业联合会总部举行的“中德贸易投资论坛暨采购项目签约仪式”,并分别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增强,中美双边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美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在中美双边贸易额与贸易产品种类扩大的同时,贸易不平衡、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不断体现。本文将从贸易数据、贸易保护的角度展开,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现存的问题与趋势,并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会展》2012,(11):25-25
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服务于中国,也服务于世界。我们希望通过京交会这一平台,能够促进中外服务贸易企业加强交流与沟通,拓展新视野,捕捉新机遇,为企业开展全球合作创造条件,为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商》2015,(12)
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双边经贸合作的典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美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中美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增长、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的同时,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等各种问题也愈演愈烈,对中美双边贸易及两国经贸关系,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分别从贸易数量和贸易保护两个角度展开,旨在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现存的重点问题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中美双边贸易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商业研究》2011,(10):145
<正>2011年9月8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商务部陈德铭部长表示中国将认真总结加入WTO十年来的经验,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进全球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作出应有贡献。陈德铭指出吸引外资、对外投资是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2011,(7):16-16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6月1日在出席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时指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内容。服务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十二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中国将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把服务贸易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在发展方向上,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模式以及再平衡的调整存在困难的背景下,只能通过新贸易元素引入下的边际调整来实现出口的扩张。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失衡下的风险进行新的诠释,解释了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现有竞争优势产业扩张的相互影响,最后说明新贸易元素的引进是市场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卓 《大经贸》2009,(8):18-21
经济危局中的救火工作已然告一段落,而如何让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陈德铭的挑战也许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政府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快速变革的过程中,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为了减少中国对美顺差和美国对华逆差,中国能够做的工作是:适当减少出口,合理增加进口,促进进出口均衡协调增长;美国应当做的工作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美元发行,控制政府和居民的过度消费,提高国民储蓄率,抑制过度进口,全面放宽甚至取消对华出口管制,放开对华出口市场,增加对华出口。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月盘点     
权威发布商务部:中国将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6月1日在出席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时指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内容。服务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十二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中国将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把服务贸易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在发展方向上,将坚持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关贸易发展迅速,但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关贸易的分歧焦点。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影响的角度,分析造成中关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来自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这种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是影响中关贸易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从中方角度,为了缓解中关贸易不平衡应大力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增加国民消费;大力推动高科技贸易;增加进口,减少顺差。美方应深化美国与中国为代表的更多国家的贸易联系;积极参与出口;继续提高经济竞争力;适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潜在市场,中美贸易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认清中美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政策协调措施、开展高层间战略经济对话平衡中美贸易差额,促进中美贸易健康、平稳发展,进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互利双赢是中美两国贸易往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因素。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的顺差地位,以及美方针对逆差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都无不体现着重商主义的思想。在结合重商主义思想,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分析与审视。  相似文献   

15.
论重商主义思想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因素。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的顺差地位,以及美方针对逆差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都无不体现着重商主义的思想。在结合重商主义思想,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分析与审视。  相似文献   

16.
WTO/FTA动态     
《WTO经济导刊》2011,(11):8+10-8,10
拉米:谨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推动贸易平衡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10月17日在成都进行访问时表示,WTO将履行义务防止在目前世界经济困难背景下有所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他呼吁欧美国家采取措施推动世界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17.
WTO/FTA动态     
《WTO经济导刊》2011,(2):8+10
陈德铭:中国入世十年是共赢的十年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月27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出席"中国对全球贸易和增长的影响"分论坛。陈德铭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加入世贸的十年是和世界分享繁荣和实现共赢的十年。  相似文献   

18.
2月24日,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启程前往欧洲。促进团由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政府部门,中国机电、食品土畜、纺织、五矿、医保、轻工等进出口商会和外资企业协会、服务贸易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近200名中国企业家共同组成。访欧期间,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将在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四国开展一系列贸易投资研讨、洽谈和采购活动,以推动中欧双边贸易发展,促进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文章在对中美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贸易不平衡产生及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最后对于中美贸易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财政政策运用如何影响该国贸易平衡,这是一个实证问题。本文采用PVAR模型检验了中国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特定机制条件下,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不会产生太大影响;(2)从分区域的角度看,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冲击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各地区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冲击强度、收敛路径、累积效应和关联机制等存在着明显差异;(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国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联动性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笔者据此提出中国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