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1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家庭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观念的改变,引起了离婚率的节节攀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再婚家庭。切实有效的调整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关系,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再婚家庭的幸福,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本文拟就继父母子女间形成抚养关系的标准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叶强 《商》2014,(52):237-237
案例:甲、乙、丙、丁、戊均系王某与张某的子女。王某与张某在A市B区拥有价值20万元的夫妻共有房屋一套。2010年10月5日,王某因病去世。王某去世后,甲、乙、丙三人签订了协议一份,约定:“父母由丙扶养,父母遗产由丙继承,以后办事一切费用由丙承担。如此后发生赡养与居住问题,不得再找甲、乙两家。”上述协议签订后,张某随丙生活。2014年5月10日,张某以甲、乙、丙、丁、戊为共同被告诉至A市B区人民法院,要求五被告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150元。  相似文献   

3.
《商》2015,(13)
《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的主体适用范围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即"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结合国内外发展需要,对"家庭"的定义应采扩大解释,除基于婚姻和血缘组成的家庭外,还应包括非婚同居家庭。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病”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了。许多孩子在家俨然一幅“小皇帝”、“小太阳”之态 ,对父母动辄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奇怪的是父母却甘之如饴、逆来顺受。更有甚者的是许多家庭中绝大部分的消费支出 ,都用于满足子女的需求 ,父母却宁可节衣缩食 ,压缩消费。这种奇特的现象似乎与经济学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典假设背道而驰 ,费人深思。是什么使父母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由利已转变为利他的呢 ?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 ,这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直到不久之前 ,著名经济学家莱宾斯坦 ,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家庭内部冲突与非配…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7.
“孝”及其现代教育——高校大学生“孝”的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孝”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道德之一,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反映了孔子思想的《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教育就是教人孝。孝在这里还进一步被描述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似乎仅仅涉及子女对待父母的感情和行为的孝何以能被这一传统肯定为如此根本和重要孝的内容是多层次的。首先,“善事父母曰孝”。其次,对已故父母或祖宗称为追孝。第三,孝是作为子女能实现父母或祖先在其一生中未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补足他们的某些特殊缺憾。第四,不使父母担忧也是孝的表现。第五,孝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命。孝为仁之内核。孔子是孝道的奠基者。孔子的学说以伦理学为主体,其伦理学以仁学为核心,以孝道为基础。《论语》多次论孝,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孝悌并称,不可偏废。第二,无违父母。第三,为父母守丧。第四,在家尽孝,在国必忠。“仁主于爱,爱莫于孝亲”。以孝为核心,处理好基本的五伦关系,仁德的基本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正是这种文化的养育下,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子孙演绎和传承这一美德,使之经...  相似文献   

8.
《商》2015,(41)
与第一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以"家庭化"的形式进入城市。因此,大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并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独有的特点,整体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商》2015,(37)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以来就备受瞩目,学者们和司法机关的争论也不断出现。特别是第七条的规定,在物质泛化的今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视为只对自己子女的赠与与中华民族倡导的姻亲关系的真实性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因此,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法律实施的阻碍,成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正确的处理法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对法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育率低已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也因此而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与Poisson模型,将生意意愿分为是否选择生育和生育子女数量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预期与生育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社会养老保险不仅显著降低了居民选择生育的概率,而且还降低了居民生育子女的数量;第二,不同养老预期对居民生育意愿影响不同,依靠子女养老与依靠政府养老对居民生育意愿分别起到了“挤入效应”与“挤出效应”;第三,养老预期在社会养老保险与生育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效应,依靠子女养老与依靠政府养老分别“缓解”与“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男性与农村群体.结合研究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探讨了本项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二代”现象愈演愈烈,反映了我国社会各阶层日趋固化的现实.而刻画社会固化的重要工具就是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传递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并不高,且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工作传递在收入代际传递中作用非常明显.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父母向子女传递收入的程度不同;其二,父母向子女传递收入的方式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实证检验证实了代际收入传递的三种机制:直接传递,即父母将收入直接向子女转移;通过人力资本传递,即父母通过对子女进行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子女能力,从而提高子女收入;通过工作选择传递,即父母通过影响子女工作选择影响子女收入.  相似文献   

12.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在对当前农村老年人家庭子女给予父母经济支持分工方式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子女不同分工方式对老年父母获得的经济支持的影响.相对于子女共同平均分担的分工方式,老年父母在子女不平均分担的分工方式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相对于只有儿子分担的分工方式,老年父母在有女儿参与分担的分工方式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4)
婚姻自由不仅是婚姻法立法的基石也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当前离婚率、再婚率逐年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之更多的重组家庭也开始被更多学者所关注。本文由一则近日曝光的印度案例展开,针对再婚家庭中的继子女婚姻自由问题展开论述,分析继子女在中国法律上的身份地位,特别是对继子女关系的认定,最后对继子女婚姻合法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进城农民工不断增多。为避免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父母采取子女随迁。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并不乐观,存在学习环境差、父母文化水平不足、与学校互动少等问题。本文通过个人的实践观察总结,以孙思齐为例,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俊 《人口与发展》2016,(2):98-107
基于2011年江苏、四川两省720户农民调查数据,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父母的居住方式安排、养老依靠对象存在子女身份上的显著差别,相比非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父母更希望和子女居住,更倾向依靠自己养老;而在居住地点安排、养老经济打算上没有显著差别.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父母的居住地点安排、居住方式安排受到子女身份的显著影响,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父母更有可能选择机构养老,也更有可能选择和子女同住;而子女身份对父母的养老依靠对象、养老经济打算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很多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城市高额的借读费将很多农民工子女挡在了教育的门槛外。济南市在2003年成立了全省首家公办“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普利中学,取消高额的借读费用,收取与城市孩子相同的费用,希望解决来济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通过对普利中学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解决济南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尹娟 《理财周刊》2005,(5):18-19
一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触动了原本就处于“敏感期”的房贷市场的神经。从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六条,明确指出“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抵债”。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并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根据国家民政部预计,到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2007年,天津市对60岁以上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退休人员“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占总数近三分之二,夫妻二人在家生活的约占三分之一,因住房条件、子女生活方式与老人不同、子女远离父母去外地工作生活等情况,促使老人的生活方式、养老观念也逐步发生改变,老人目前选择了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种养老生活方式,并且这种现象正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形成所谓“空巢”现象。随着“空巢”现象的增加,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社会问题将逐步凸显。上述问题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一阶差分估计分析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父母外出务工与子女家庭教育支出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这为解释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经验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在这庞大的打工队伍身后.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小孩留守在家,被寄托给亲戚或爷爷奶奶,成为农村“留守子女”。这些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