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网络数据挖掘,探讨浙江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浙江省在线旅游流网络结构可以归纳为分层明显,集聚趋势,核心边缘-飞地型,核心成员主要分布于浙北,温州就如同飞地镶嵌在边缘层最外围;(2)浙江省在线购买旅游流网络有明显的中心化集中趋向,网络中11个市域平均每个市域与5.455个市域存在着旅游流的流动关系。杭州、温州、宁波、绍兴、嘉兴中心度较高,核心成员基本上分布浙北。网络中少数节点占据了较强的结构优势,即杭州、温州中间中心性较大,成为非常重要旅游通道。  相似文献   

2.
3.
汪明 《商业时代》2012,(27):138-139
对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对江苏省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对称性,但有协调发展的趋势;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核心城市,对其他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构成长三角城市群的1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经济结构,分析该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特征有利于选择适合该区域经济整合的机制、模式与路径,为未来该区域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提供政策依据。得出结论认为目前该区域仍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结构,但具备了网络发展的趋势,除此之外,该区域形成了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苏锡常都市带,成为该区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之间更加紧密和复杂的联系致使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以长三角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和交通通达度指数对引力模型加以修正,建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模型,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核心边缘结构等方面对网络结构特征加以描述,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的组织模式,测算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联系强度。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较大且不够均衡,"核心-边缘"现象显著,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沿着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形成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Z字形"旅游经济廊道;"一核三极四轴"是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崔大树  袁璐 《财经论丛》2016,(11):20-28
长三角城市群的信息辐射空间呈现复杂网络特性,网络密度和关联度较高,等级性较低,空间重构初步显现.城市群内中心性较高的城市普遍多于中心性较低的城市,网络联动效应明显,信息结构洞总体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宁波为多中心的开放网络化结构.宿迁、泰州和衢州等城市的限制度相对较高,但与核心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整个信息关联网络可分为8个子群,子群分布已弱化地域限制而出现跳跃性带动群体.依托8个子群为基础空间单元,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重构为辐射簇群(子群(1)、(2))、中介簇群(子群(3))、跳跃性簇群(子群(4)、(5))和初级簇群(子群(6)、(7)、(8))等四个“簇群”状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主体,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该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主要结果为:生产性服务各行业都具有很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增强某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能够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起到有效的正向作用,但是会使得该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范围扩散到周边邻近城市,并且会阻碍周围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胡玉莹 《商业时代》2011,(36):35-37
本文突破以往对区域物流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空间统计模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经历了由随机分布模式到存在空间关联模式演变的历程,且以上海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但南京的物流发展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与周围城市之间也存在替代性竞争,物流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9.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经济联系网络日益密集,多中心网络日益凸显;中原城市群可分为四大子群,以郑州为核心的子群基本形成,其他子群还没有完全稳固;城市间的距离、产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创新水平对经济网络的演变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2016,(8):280-281
城市群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对城市群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实证分析区域,依据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结合分形维数,分析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研究证实,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整体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以上海市为中心,南京、杭州为两翼,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并且发现制造业的空间分异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城市群产业分异呈现出与结构演变相对应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流空间为视角,以高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为基础数据,借助Arc GIS分析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空间结构和节点等级体系。结果表明空间网络结构的演变形成了"钻石型"→"跳跃型"→"T型"→"直线型"→"三角形"→"网格型"的趋势,由几个中心点发起,然后以这些中心点为中心向外围辐射然后蔓延所有区域。入境旅游流的强度在空间上形成了"一带一点"格局,以郑汴洛旅游带为核心,外围形成南阳1个极核。旅游流强度的分布呈现出右偏态状态,以平均数的众数为中心,大多数旅游流在距离该中心的远距离外围区域呈集聚状态,而且河南省入境旅游流联系强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等级性,同时层次和等级的节点呈现出大致均匀分布的状况,且每个层次和等级城市数目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中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低碳试点政策,并在全国范围不断推广,准确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对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中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基于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了双重差分模型方法研究了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量的降低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内旅游地之间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旅游地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实现协同效应.本文以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旅游竞争和合作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在竞合条件下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中原城市群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群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由集聚到扩散再到集聚的发展过程,其演进的主要阶段和动力机制丰富了城市群理论。借鉴欧美城市群"精明增长"等经验,长三角能解决其存在的利益不协调、规划不合理及创新不足等问题,实现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婷 《江苏商论》2006,(6):143-145
城市群的竞争是本世纪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体制矛盾、资源危机和外部挤压等诸多问题。但长三角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借助国际产业向中国大转移和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契机,以上海为龙头,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相似文献   

17.
潘云 《现代商业》2014,(1):130-132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以江苏国内旅游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至2012年的江苏省旅游局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以及2011年、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从源头、流向和流量上定量分析了国内游客在江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未来国内旅游市场的开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6—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为例,对长三角三省一市城市群的经济极化指数与区域经济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进行测算,运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城市经济极化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极化水平呈波折下降趋势;长三角地区经济极化贡献度极处于多核心分布;经济极化贡献度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自相关以H-H和L-L为主,空间分布较为集聚,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度环杭州湾城市群各城市的城市流指标,划分了城市级别;以城市群协同发展为目标,对各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题旅游流的空间集聚及主题旅游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献忠  刘泽华 《商业研究》2005,(16):192-194
沿海地区的主题旅游区通过众多主题旅游项目的相继开发建设,促进了相关旅游要素和旅游流的集中。同时需求市场的积极推动与旅游要素的集中优势,又进一步推动了旅游流的拓展集聚与主题旅游集群的发育成长。研究分析华侨城等典型主题旅游区的旅游流集聚特征、拓展模式以及主题旅游集群成长的集聚效应,有助于决策机构部门进一步改善环境政策与布局规划,通过促进产业链延伸与竞争力提升来打造国际化主题旅游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