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纺企业用棉成本长期高于国际竞争对手,订单量下滑,被迫导致对大幅高于国际棉价的国产棉需求减弱。2011/2012年度以来,国内外棉价差成为了棉花市场的焦点。全年度看,价差持续过大,且不断扩大。国际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最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70万吨,消费量2290万吨,库存比64.3%。除中国之外,印度、美国两大产棉国市场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9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根据《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相关规定,中储棉公司于9月10日启动了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临时收储价定为20400元/吨。消息要求,敞开收储,应收尽收。按照此前的规定,此次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定为20400元/吨,比上年提高600元/吨。  相似文献   

3.
闫文佳 《中国纺织》2012,(4):116-117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2012年度(2012年9月~2013年8月)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明确201 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为20400元/吨,比上年提高600元/吨。收储保护了棉花生产者的利益,确保了资源的基本供应,但这样一个价位与棉农的心理预期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在国内外棉花市场需求未有明显改善且政策面未出现调整的形势下,棉花市场依然是棉纺产、链的焦点. 内外棉价差呈现扩大趋势 二季度以来,内外棉价差继续呈现扩大趋势,尽管国际棉价平均高于一季度,但整体处于震荡下行趋势,而国内棉价基本平稳. 以印度棉花S-61-1/8(相当于中国328级.)的价格为例,二季度均价(折人民币无税价格)约12710元/吨,高于一季度均价500元/吨左右,但6月下旬均价较4月上旬均价已下降约800元/吨,降幅超过6%.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籽棉采摘结束,收购价格继续上涨。市场棉价继续回升,购销进度加快。棉花进口增加,国际市场棉价呈现涨势。纺织生产和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棉价继续回升。12月,国家出台收储新疆棉等政策,国内棉花价格继续回升。当月国内标准级棉到厂均价12812元/吨,较上月涨149元,涨幅1.2%;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2007年1月合同价格13357元/吨,较上月上涨67元,涨幅0.5%;郑州棉花期货2007年1月合约价格13661元/吨,比上月涨225元,涨幅1.7%。棉花购销进度加快。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棉花购销进度进一步加快。据调查统计,截至12月底,农户…  相似文献   

6.
去年年底政策调控之后冷却的棉价近期再度升温,"棉花期货近期逆势上涨,国际棉花期货连续3天涨停,国内棉花期货也重新登上30000元/吨的重要关口。"业界人士预测,棉价在高位运行的态势将在春节后延续,今年服装价格势必还将上涨。  相似文献   

7.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了《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继续敞开收储,临时收储价格维持20400元/吨不变,收储质量按新棉花标准执行。收储时间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由于收储棉价不及棉农预期,没有像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年年上调,加之用工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等现实问题,反而打击了棉农种棉的信心。201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减少的基础上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8.
棉纺织     
国内外涉棉机构最新报告中国棉花产量将达660~670万吨近日,国内外相关权威机构在最新发布的棉花市场报告中,再次纷纷上调了2006/2007年度中国新棉产量预期,各机构对2006/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的预期由最初8月份的630万吨左右,上调到640-650万吨之间,近期的调整使得对国内棉花的预期达到660-670万吨之间。其中,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将预期由10月份的647万吨上调至659万吨,调增12万吨;中国棉花协会将新棉产量预期由10月份的641万吨上调至670万吨,调增29万吨。2006年内外棉价走势产生了背离,国际棉价在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的背景下,走出了区间…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以来,棉价不断下跌,整个棉花市场看空气氛浓重,棉价是否要告别2万元时代?从棉花市场基本层面和经济层面情况看,棉价反弹仍有可能。棉价遭遇连级跳水2010/2011年度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价格涨跌空间均明显大于2003/2004年度,期货CF1109合约  相似文献   

10.
市场     
7月我进口棉花近30万吨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的棉花进口量为29.44万吨,同比增长72.7%;金额为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8%。今年1-7月份,我国的棉花进口量为111.60万吨,而去年同期为162.86万吨,同比减少31.4%;棉花进口金额为13.5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7.47亿美元,同比减少50.5%。自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我国的棉花进口量累计为128.69万吨。同比减少31.48%。国内棉价的大幅上涨。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预期产量上调,国际棉价持续低迷。新棉花年度的CotlookA指数周均价为55.6美分/磅,跌0.24美分/磅,较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低1702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过山车式"的棉价导致众多纺企损失惨重。棉花成了纺织行业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了稳定棉花市场,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并于2011年9月份开始实行。这一政策的实行,有效稳定了我国棉花价格,但伴随这一政策而来的负面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质量下滑、三丝问题严重以及棉农种植意愿不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棉价从18000元/吨一路暴涨至34000元/吨,然后又狂跌到19000元/吨,"过山车"似的棉价让棉纺织企业惊心动魄,也给整个纺织产业链上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的中国经济形势,用复杂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纺织行业中,棉价暴涨与回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高涨幅度创下了近15年来的新高,突破2万元/吨,直逼3万元/吨大关。在棉花现货市场的催化下,今年8月份以及前8个月郑商所棉花期货分别同比增长625%、1183%,居于各期货商品之首。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棉花产量达660万吨;海关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2月份,我国进口棉花约262万吨。2011年度全国收储棉花313万吨,按照往年平均用棉数量计算,3月份以后,市场上棉花不足200万吨。从第二季度中后期开始,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棉价涨势?在国际低棉价的冲击下,还是否会出现棉  相似文献   

15.
行业动态     
<正>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近日分析,下半年纺织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国内外棉价。6月份以来,国内外棉价均持续上涨,国际棉花A指数已达49美分/磅,而7月份国内棉花市场出现暴涨,目前各等级棉价格均已超过了10000元/吨,已有超过国际棉价的趋势,如果新棉上市前后,国内棉价不能保持与国际基本接轨,对纺织行业将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二是全球经  相似文献   

16.
棉花补贴政策基本全部尘埃落定。
  继今年9月份新疆棉花补贴政策细则出台后,近日,内地棉花补贴政策细则也揭开面纱,2014年度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以后的年度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  相似文献   

17.
牛方 《中国纺织》2013,(1):52-5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身处期货领域长达9年、专职棉花产业链研究的董双伟而言,过去的2012,棉花尤在,人尤在,可是看"花"的心情却是五味杂陈。"棉花市场2008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单边式暴跌,2009年受中国4万亿及全球救市、国家行业政策推动单边上扬,2010年则经历了震荡后的暴涨,价格创下历史记录3.4万附近关口,2011年则在全球棉花需求受到抑制、宏观经济欠佳的影响下单边暴跌,而2012年从期待政策给力棉价企稳,到5月份价格暴跌,反弹希望破灭,两个年度近800万吨的收储规模。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涨,棉花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当前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使中国纺织品竞争力大大下降,持续下去,势必会使2000年以来刚刚恢复生机的纺织业再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陷入困境。一、国家宏观积极调控缓解供求矛盾,控制了棉价的上涨,当前棉价仍居高位去年以来,棉花收购价格和到厂价格一路攀升,从年初的11100元/吨开始不断上扬,3月中旬超过13000元/吨,到10月份,新棉上市不但没有缓解市场供需压力,棉价反倒从9月末的14100元/吨猛涨到17800元/吨,每吨比国际市场高1700元,并且有价无市,买棉困难,棉纺织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3个月里,棉价再次出现大幅波动,棉花现货价格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从34000元/吨一路下跌至24000元/吨,跌幅将近30%。业内人士分析,产量增加、需求量减少是导致棉价一路下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周末,关于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穴 以下简称中储棉″雪 巨额亏损事件,如一枚重磅炸弹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家 2003年 3月设立的中央企业,本应是承担平抑棉价、稳定市场,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职责,却于当年 10月起,利用行政性垄断许可,累计进口棉花达 20多万吨,豪赌国内市场棉价上涨;结果,投机失败,巨亏近 10亿元,被称为中海油第二。 难忘上一棉花年度,由于国内棉花减产的预期,促使棉价一反常态,在本该价格回落的新棉上市期,却扶摇直上,价格从 12000元 / 吨快速上涨到 1800元 / 吨,甚至一个星期就涨 1000元。一时间,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