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段时期以来,主张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的呼声很高。这主要是由于自去年年初就开始实施的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好,主要是民间投资没有跟进,而且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走势看,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的效应似乎正在逐步减退。那么,目前是否就应在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呢?笔认为,这种政策搭配目前尚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
康庄  刘智 《西南金融》2005,(6):15-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从实施货币政策到实现其政策目标的过程。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鉴于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学界就开始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经济的影响,由于从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到影响最终目标的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始终没有形成一致观点,至今仍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利率、信贷、  相似文献   

3.
4.
5.
当前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就目前经济运行状况而言,这些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及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理论阐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一系列有可能影响币值不稳的因素采取了汇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综合调控。2006年至今已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8.5个百分点、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央银行票据存量也由2006年年初的2万亿元增加至目前的3.7万亿元以上。这些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当前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其效应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为两大政策错位严重,两大部门配合不默契,改革进度不协调,二者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的配合也存在诸多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和现实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盯住目标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不同盯住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作用关系和扰动响应,对货币政策数量、价格两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从实证结果看,中央银行选择盯住货币供应量具有相对合理性。中央银行应继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好地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盯住目标的数量调控。  相似文献   

14.
论货币政策的货币市场传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有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来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已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如何操作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贸币政策的提法,从以前的“适度从紧”到如今的“稳健”。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则是:一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二应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在末实行全面的金融稳定计划;四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货币市场,以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频繁下调利率等操作手段,实现由直接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向间接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膨胀作出反应引起关注。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并从通货膨胀机理的角度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更加关注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literature has long agreed that the DMP model (after Diamond 1982, Mortensen 1982, Pissarides 1985) with search and matching frictions in the labor market can deliver large volatilities in labor market quantities,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data, only if there is at least some wage stickiness. I show, however, that the model can deliver nontrivial volatilities without wage stickiness, as long as it has price dispersion and nonzero long‐run inflation rates. I find that by keeping inflation at a positive rate, monetary policy may be accountable for the large standard deviations observed on labor market variables. In addition, the Shimer (2005) puzzle disappears under monetary policy shocks.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战略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经济的日趋复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会降低。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需要维持对货币的盯住(a reference to money)战略以及加强利率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作用。我们建议采取折衷性战略,包括盯住若干指标,并将短期利率作为执行目标。应该赋予央行利率政策的自主权,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这一目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马骏  何晓贝 《金融研究》2019,474(12):58-69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是完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阶段简要回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历史过程,然后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集中表现为国债市场存在的缺陷以及财政投融资体系小完善这两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两种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