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洁  王艳红 《当代经济》2011,(17):32-33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博弈论是分析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有效工具。本文阐明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并以博弈论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博弈,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城乡统筹发展中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构对策。  相似文献   

2.
景东华  王洪勇 《经济师》2001,(12):23-24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监督体系是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 ,推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战略措施的重大举措 ,其中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提出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督 ,其主要是对国有资产利益主体各种行为的监督。因此 ,分析国有资产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 ,是建立良好的监督组织体系和良性监督机制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法丽娜  王嫣文 《经济问题》2012,(8):37-39,62
由城市拆迁的现状着手概括指出城市拆迁的主要问题,并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多方利益冲突,从法律方向定位各职能各政策的依存关系。对城市拆迁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认为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4.
基于制度经济的视角,提出城市房屋拆迁利益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拆迁活动中的产权主体对城市土地上显化的潜在租值的争取。城市土地的潜在租值,源于我国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并伴随着房屋拆迁活动而显化出来。这些显化租值,没有明确的归属,会被相关产权主体争抢而产生利益纠纷。  相似文献   

5.
城市拆迁中各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向其周边地区大幅扩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城市房屋不断被拆除,原居民的生态环境不断被打破。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调整,调整需要成本,包括时间的机会成本和搬迁过程中的直接经济成本。如果被拆迁人的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他们就会迁怒于政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委托的拆迁方也是有自己经济利益的小团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银行挤兑时各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银行挤兑过程中有关主体的行为特征作基本描述,可以提供防范和化解银行挤兑危机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一次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土地制度分割和政府征地行为失去约束是造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性根源。制度分割导致征地的法定补偿标准失去合理性,而政府滥用征地权又进一步使实际补偿低于法定补偿标准。因此,开启城乡土地直接交易的市场通道和构建有效的征地程序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两项关键性举措。  相似文献   

10.
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都把包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内的“全盘集体化”作为既定的目标模型。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凡是把“全盘集体化”作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模式,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压抑。正因为这个缘故,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农业“全盘集体化”迅猛发展时期,农业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这是一个值得引起人们深思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份、其他省会城市、城市活力等相比较,其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指标较低,但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经济交错区是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在经济发展研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领域,而从生态经济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这个特殊区域的发展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城乡经济交错区的生态经济具有依托城市,以城市市场为导向,时空替代概率大,边缘效应强等特点,乡村城市化和都市农业是城乡经济交错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发展规划、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要素、城郊生产、承接城市环境压力以及生态环境深度开发等方面对城乡经济交错区的发展和保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主要形式,建立各利益相关者的均衡机制是实现生态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从生态旅游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入手,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社区"两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演化过程,利用雅可比矩阵的稳定性判断影响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几个参数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方最终策略的选择受博弈初始支付矩阵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影响;引入社会舆论机制监督政府;政府通过补贴倡导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旅游企业通过分享旅游收益,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及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等途径来促使社区居民与其合作,可最终实现博弈三方利益共赢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尹庆民  王寻 《技术经济》2022,41(11):114-127
城乡融合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新动能。本文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影响机理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改善资本要素错配和数据要素错配对城乡融合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最后,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积极影响存在空间溢出和区域异质性的特点。因此,应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医疗、教育、电商等领域的应用,加强资源共享,构建数字经济普惠格局,打破城乡分割的“藩篱”,助推区域协调,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5.
行政协议是区域政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创新机制,是珠三角一体化中政府合作的过程性选择。行政协议的现实基础是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的既定。从实践看,行政协议运行存在众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行政协议的不确定性,包括法律依据、缔结程序、法律位阶以及协议文本内容等的不确定性。为克服行政协议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根据珠三角实情,通过明确行政协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位阶,完善行政协议的缔结程序和主要条款等实现珠三角行政协议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现象.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具有多维复杂的特征,因此套用现有理论来解决我国的二元经济问题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现有二元经济的理论模式及其不足,提出了科学实施城乡一体化以破解我国的二元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文将差异性称之为差序格局,在分析城乡一体化差序格局具体表现、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城乡协调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弱化差序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现代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三农现代化,需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是科技要素,二是人力资本要素.鼓励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的关键是提高农业投入收益率.城乡一体化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城镇城市化和村庄集中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克服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保证.农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农民不进城就市民化.其内容是农民享受平等的城市人的市民权利,城乡居民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城乡生活方式的趋同,公共物品的享受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各地城乡医疗救助统筹管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当前城乡医疗救助统筹管理归纳为"制度及资金账户完全一体化"、"账户分立,但资金可调剂"、"制度统一,但账户仍分立"、"结合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实现统筹"等四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做出了评价。提出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可分为资金和实施两个层面,以及广度、深度和宽度三个维度。医疗救助要围绕救助资金这个核心来设计和推行,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逐步推进还是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并通过提高经济水平、改善制度环境、利用社会资源、完善信息基础、推进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来促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融合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20.
建立由政府、驻村科技人员以及扶贫客体(贫困农户和村委会)组成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科技扶贫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结果表明扶贫效果与贫困主体自身投入的要素资源量成反比,与政府投入的扶贫资源量以及驻村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