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约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村社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作一探讨。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作用(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幅员广阔,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社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居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正以强劲的势头向非农产业转移。据有关人口学家预测,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3亿,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到2000年,将有2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能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如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历史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菁 《农村经济》2005,(10):3-6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满足广大农民医疗保障的需要,而且关系到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描述,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引导农村非农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是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实践而提出来的。非农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在我国表现得不明显,城镇发展水平并没有随非农产业的发展而提高。就全国来说,国民生产总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由解放初期的40%左右,上升到1992年的75%左右,但80%的人口在农村的格局几十年来没有改变;就农村来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30%上升到1992年的60%,但分散居住自然村落的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年年增加。  相似文献   

6.
农村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依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所以,改善农村发展现状,扎实椎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步提升农业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改善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当前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财务管理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在加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崛起,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服务的中心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载体和依托,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起了巨大作用。发展小城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又占国民人口绝大多数,如何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需要进行哪些投资,如何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与农业国际化接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开发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和推动农村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黄俭  张平 《农业经济》2006,(9):17-17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但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境艰难,农业生产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粮食生产并不稳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困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注重农村社区的稳定,要研究和探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大地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性障碍也日益凸显,需要通过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食物主要靠农村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基本上来自农村;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绝大部分出自广阔的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有11亿人口,其中8亿多人口在农村。可见,农村以及农村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崛起,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服务的中心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载体和依托,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起了巨大作用。发展小城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娅 《农业经济》2022,(1):76-78
城乡融合加速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加。农村迁居人员作为城乡融合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其能否实现稳定就业是其融入新环境的关键。促进农村迁居人员就业,需从主观努力和外部支持两方面入手,一要增强农村迁居人员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二要优化城乡融合政策、社会、文化环境,为农村迁居人口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庆仙 《农业经济》2006,(12):34-3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已难以为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在阐述农村城市化作用时也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领导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纵观历史和现实,乡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各次产业为追求规模集聚效益,人口和各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的社会经济历史过程。它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我们今后郊区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