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念 《北方经贸》2014,(6):126-127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政策一个至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决定意义。但是,目前中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应完善和实行新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制度创新;强化地税和国税之间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一、湖北“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效果评价从2004年4月开始,湖北省实行了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从几年的运行实际来看,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一)规范了省、市、县(市)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各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桑百川 《国际贸易问题》1994,(12):56-59,F003
<正> 我国的经济特区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但进入90年代以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使经济特区与内地的政策、体制趋同,加之特区投资成本较高,特区的竞争优势正走向削弱。今后,特区还能再“特”吗?特区的前途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黄钢平 《财贸研究》2006,17(5):73-77
我国实施财政分税制,是适应政治、经济、财政等大环境,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和正确选择。1994年实行分税制,划分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并希望通过逐步深化改革来解决省以下各级的财力分配问题。十余年过去了,省以下的分税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由此导致非规范化运作的负作用逐步放大。分税制改革无法深化,是因为遭遇到在现有体制下无法破解的“难题”。要解开这一“难题”,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将五级政府、五级财政“扁平化”为三级。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三级财政三级分税,是我国分税制的出路,也有利于解决我国政府体制、财政体制中诸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5.
《财贸经济》1996,(2):12-21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模式及“九·五”的政策重点选择“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选择”课题组一、经济转型对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什么是经济体制转型或转轨?就中国的改革模式或改革目标而言,就是要逐步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6.
华盛 《商业会计》2000,(1):17-18
国务院15号文件决定,中央储备粮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体系。国家粮食储备局是国务院专司中央储备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央储备粮调控运作中的人、财、物实行集中统管。现行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是建立在原来的中央储备粮按全国行政区划实行层层代储模式下的一种管理制度,在当时情况下对于中央储备粮的建立及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在资金管理上的逐步完善,通过财政、银行的监督并相互制约,挤占挪用现象大大减少。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已初见雏形。新型管…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和加快步伐,这对财政体制改革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条件。在财政体制改革中,理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分权形式,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对全面改革是举足轻重的。八年多来实行“分灶吃饭”,评  相似文献   

8.
在实行“乡财县管”改革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中统一核算模式和乡财独立核算模式,本文主要就这两种模式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灵娥 《现代商业》2008,(8):134-135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一大批乡镇,财政入不敷出,逐步影响到乡镇政府的运转和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乡财县管乡用”可以说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对缓解基层财政运转困难,遏制新增债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2000年以来财税体制变迁、地方“土地财政”模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用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税收收入有利于中央的调整没有改变地方政府的增长取向,而是显著改变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方式。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财政倚重房地产业,并通过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发挥其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从1980年起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即“分灶吃饭”的体制;第二次是从1985年起,随着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这些改革打破了历时三十年之久的财政统收统支局面,扩大了地方、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权责利三者结合,调动了  相似文献   

12.
分级财政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通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人口极多,地域广大,全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极其复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同时,我国又是以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大国。因此,我国的财政既不能实行匈牙利式的中央一级管理体制,也不能实行南斯拉夫式的地方自治体制,而只能实行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县分级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GDP含金量和特区道路都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将二者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实践为基础,提炼出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改革发展路径和行政体制方面的“特”别之处。然后从质量合格、交换顺利、价格体现、市场价值等视角,分析深圳经济特区之“特”对GDP含金量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深圳GDP含金量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经济特区道路优越性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邓志平 《财贸研究》1995,6(4):66-69
<正> 我国的经济特区至今已走过了15年的光辉历程。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拓展,特区的“特”正在走向淡化,特区相对于非特区的竞争优势正在趋于减弱,特区正遇上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挑战。特区今后还会不会“特”?特区的前景怎样?已成为各界议论的热点,令世人嘱目。  相似文献   

15.
民生财政及其推进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生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取向.近年我国财政资金在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安全、环保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的亮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生财政的特点,指出巩固发展民生财政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实行地区间的横向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6.
《财经论丛》2001,(1):75-78,F00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理顺市与镇的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财政生财、矣财、理财的积极性,应建立规范的镇级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强镇财政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能力,保障镇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年以后,我国相继开辟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并实行特殊政策,促进特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使特区经济运行方式日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而且也推动了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农业银行的改革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区模式的分支机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差异化策略。农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网络、融资等优势,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分税制颜永刚分税制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体制形式。我国实行分税制,主要是为了改革现行财...  相似文献   

20.
《青海财政》2003,(3):18-18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省财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到目前,全省财政收支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已逐步进入了公共财政职能的轨道。现行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了各级地方财政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级财政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