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啤酒是一种很易同质化的产品,在卖场里常见的各类啤酒品牌就有几十种,再加上一些不常见的几百种啤酒,就算再专业的品酒师也无法品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所以消费者喝啤酒更是在喝品牌。但是要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还是需要有自身独特的卖点。世好啤酒的广告就是以独特Bottle作为卖点,在众多啤酒广告中独树一帜。世好啤酒的瓶身很独特,与市面上的其他啤酒品牌的瓶身不同,比它们略宽大,而且上  相似文献   

2.
质感     
徐鸿 《中国广告》2003,(5):25-26
朝日是日本的一个啤酒品牌。在广告风格上,日本人的啤酒广告与那些欧美的啤酒广告有所不同,它不像喜力可以做得很另类有趣、也不像百威可以做得轻松幽默而不失人性化。相对来讲,它的广告非常严谨朴实,但是从市场回馈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广告却是很有效的。随本篇陈列的作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原产日本的典型即在日本制作完成的广告,二是用日本  相似文献   

3.
“没人赞助我球鞋,我跑得不快,跳得也不高,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这样大胆的广告语就是m自雪花啤酒之手,潜台词就好像是在说:“我们没有赞助奥运会,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没有赞助奥运会。而且还很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战略,雪花啤酒表示。“非”奥运营销不是“非”奥运。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经试图把五花八门的啤酒广告纳入市场的逻辑中。例如,啤酒作为快速消费品的广告特性,啤酒作为低卷入产品的广告规律,等等,确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当我们接触到广告人在啤酒广告创意中独特的心路历程,以及令人惊奇的各种创意作品时,一些初衷改变了。因为在创意人的心目中,啤酒的核心价值是它的情感因素,以及它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微妙关系。啤酒广告的一个隐匿的价值凸现了。那便是中国广告人在对啤酒情感价值的挖掘中,所揭示的真实的情感因子与时代情绪。而这种痛苦而欢乐的发现与揭示过程,完全是广告真谛的展示,值得大家用心收藏。因此这个专辑没有明显的"线",只有一个个"点",当你把这些"点"耐心地连接起来,一个啤酒广告的轮廓就清晰了。  相似文献   

5.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2004年回顾:中国啤酒的分水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04年的中国啤酒,“平淡”可能是最合适的。中国啤酒在经历三大巨头(青岛、燕京、华润)大规模抢滩式并购之后,2004年既没有发生青岛华南事业部高歌猛进的市场大战,也没有发生此起彼伏式的圈地竞赛。然而,从任何角度看,2004年都会成为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在2004年,以下三种市场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中国啤酒的竞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啤酒爱创意     
吴晓燕 《成功营销》2012,(5):I0028-I0029
说到啤酒广告.你一定很容易联想到以下场面:灯光闪烁.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酒杯碰撞出诱人的泡沫……这很常规,却是大众啤酒品牌常常会采用的做法。但是.在强调啤酒产品的基本功能诉求之外.啤酒厂商能否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着想一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告》2003,(5):44-48
杭州,一个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城市,一个被中国人用最朴实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寄托着对秀丽风光与富足悠闲生活无限神往的城市,一个汇聚如此丰富的历史掌故与民间传说的城市,一个山水之美与人文之美完美交融的城市,一个诞生着无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城市……这一切神奇绚烂,都是因这杭州有一个西湖。西湖孕育了杭州的文化,杭州的传奇,杭州的才子与美女,也孕育了杭州的天然好啤酒——西湖啤酒。 1958年,西湖之滨的桃源岭下,诞生了中国首批啤酒厂之一的杭州桃源啤酒厂。浙江省  相似文献   

9.
文案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勇 《中国广告》2003,(5):31-31
入行做广告不久,最先吸引我的创意,就是一则啤酒广告,当时我发誓:做为一个文案,要在今后的创意生涯中超过它,后来做了创意总监,每当和新入行的文案分享创意时,我依然把这则广告做为一个标尺,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创意依然时时萦绕在心里——那是林少芬为健力士黑啤做的系列广告。都说世界已进入读图的时代,文字的力量远不及画面的震撼,文案任何人都可以写,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商务》2008,(1):76-76
雪花啤酒没有掏钱直接赞助奥运,而是在广告中以球迷身份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以后,又组织“勇闯天涯”等大型品牌推广活动——在全国组织啤酒爱好者活动,把雪花啤酒具备的草根运动形象推广出去。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闻眼     
《广告导报》2005,(7):139-142
百事、盛大联手对战可口可乐和九城,携手九大合作伙伴,MSN中国业务正式起航,林志玲、孙周携手 打造太太美容口服液最新广告片,伍佰四度代言啤酒广告,上海将迎来国际数字广告技术大会……  相似文献   

13.
《广告导报》2004,(8):52-53
没有30秒、15秒的“套拍”支持,如何让5秒广告单独精彩?“企业LOGO 广告语”难道真是5秒广告的“终结画面”?当5秒广告被“挤”在热播的连续剧中间插播。如何让这短短的瞬间延续精彩?唐都丰泽堂为温州双鹿啤酒创作的系列5秒插播广告,也许将告诉你答案。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方面:广告片,广告稿的创意、人物的新闻性,娱乐性 很多企业在广告创作阶段就邀请名导,名人,好创意,由此可以发掘出附加的价值,为新闻性。娱乐性的东西大做文章,是非常经典的操作手法。2005年青岛啤酒的“原生态”广告就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和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联手打造的大作。在行业引起不少反响。名导和名艺术家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旭 《销售与管理》2010,(1):142-143
2009年11月8日,美国啤酒“老字号”蓝带啤酒“剑走偏锋”,携中国第一款橡木桶啤酒——蓝带2844粉墨登场。300元一瓶的啤酒,让中国众多“啤酒爱好者”一片哗然。作为最早登陆中国的洋啤酒,蓝带啤酒曾经在中国市场谱写辉煌,而在上世纪末的辉煌之后,因为市场表现平淡,蓝带啤酒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蓝带啤酒高调”亮剑”,300元的啤酒让蓝带品牌在中国啤酒市场上“一览众山小”,甚至对其它品牌形成了”恫吓”。面对公众的质疑,蓝带啤酒信心十足,似乎在告诉人们——”哥玩的不是价格,是实力”。  相似文献   

16.
《连锁与特许》2008,(5):52-52
美丽而动听的故事传说,总是让一些历史名胜蒙上神秘的色彩,有“好事者”会千方百计找机会去探个究竟。我认为,它们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故事,之所以“胜”是因为有色彩。这好比产品,如果没有内涵、没有故事就无所谓品牌,就不会吸引人们的眼球,至于高价就更望尘莫及了。  相似文献   

17.
感性,是个有趣的概念,可以是催人泪下的,可以是欣喜若狂的,可以是意气风发的,可以是……幽默的! 啤酒是感性的,我们的力波做到了;啤酒是幽默的,我们的力波一样可以做到,而且做好。如果说过去两年,力波品牌所沟通的感性创意让无数上海人怦然心动,相信大家也在"喜欢上海的理由"里读到了打动自己的幽默。力波属于上海,属于上海的人。上海多少条马路,  相似文献   

18.
阿波 《商业文化》2007,(13):21-21
啤酒和经济都会出现泡沫。啤酒倒猛了,会从杯子里溢出来,剩不下多少酒;经济发展过快,也会出现泡沫,造成通货膨胀。而往杯子里倒啤酒和发展经济,又必然形成一定比例的泡沫。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离开适度通胀的经济难发展。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当然,怕就怕泡沫过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部分沿海城市的地产就曾  相似文献   

19.
李光斗 《广告导报》2006,(11):85-85
美丽而动听的故事传说,总是让一些历史名胜蒙上神秘的色彩,有“好事者”会千方百计找机会去探个究竞;之所以为“名”是因为它有故事,之所以为“胜”是因为它有色彩。这好比产品.如果它没有内涵、没有故事就无所谓品牌,它不会吸引人们的眼球,至于高价就更望尘莫及了。  相似文献   

20.
啤酒行业向来不缺乏故事,第一梯队有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三家企业,这几年打得难解难分。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采用积极扩张的策略,十年的时间从几十万升激增到近千万升的产能,雪花的并购狂潮加剧了中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的速度,使国内啤酒企业从2000多家下降到目前不足300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