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以新型的城乡联动发展理论为指导,从节点优化、通道系统、产业关联、城镇拓展等方面对市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和梳理,以期在城镇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广大乡村地域进行有效的"涓滴",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城乡经济空间结构。并以芜湖市为实证,论述了在城乡联动发展这一前提下的市域经济空间优化的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2.
许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33-135
成都市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增长极之一,推动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统筹城乡旅游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旅游发展原则、加强城乡旅游业现代化建设等不失为成都市实现"中国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目标的探索之策.  相似文献   

3.
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和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后 ,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延伸、圈域发展”的理论 ,提出了淮安市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认为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 ,选择中心城市淮安增长极、宁连路沿线产业带为重点发展轴线 ,并组织由中心、市区和发展区组成的淮安市域经济发展圈构造 ,在协调好发展圈内部发展的同时 ,加强与周边经济带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都明显地并存着三种类型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国际差距.它们各有其产生的经济空间结构基础.要更加有效地缩小我国经济发展三种类型的区域差距,必须"三管"齐下,相应地采取三种经济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选取相关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起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系统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设施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并以大连市域边缘区为例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大连市域边缘区各区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可分为初步统筹和有待提高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强县扩权可以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强县扩权通过提高县级各部门积极性、提高县级政府决策效率、促进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增加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县域空间结构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通过改变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激励弱县经济发展而促进城市经济调整.二者共同促使县域具有与城市等同的市场与法律地位,从而在长期达到市县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和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然后从城市运营、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工业化与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偏向政策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要素投入的产业配置与地域空间配置两个方面割裂了城乡社会经济联系 ,导致城乡矛盾和“三农”问题产生。只有选择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才能打破城乡在产业和地域空间方面的市场分割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通过设定CP模型对城乡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推动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本地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生活成本效应、拥挤成本效应和市场一体化效应等五大因素.其中,前三个效应对城乡关系产生负向作用,后两个效应产生的正向作用.五大效应交互影响,促进了城乡关系从分割逐步走向协调,进而走向城乡融合.使用四川省县域经济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与理论模型的结果相吻合,同时认为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发展前期,即城乡关系曲线的左侧,也就是城镇化加速期.根据这一结果,提出积极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构建完备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还要实现"港口-城镇-产业"联动,通过港口与城镇联动和港口与产业联动,打造港口、产业和城镇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区。希望可以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霖 《财经研究》2008,34(5):29-39
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长期割裂是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变系数模型构建及空间计量分析,探寻城乡金融系统的不同运行特征,农村金融系统内部及其与城市金融系统的空间联动与空间溢出效应,提出统筹城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建立形式各异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而实现城乡金融网络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长期笼罩在工业发展战略偏差的阴影中,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走出工业发展战略偏差阴影及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城市化推进,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近年,在各级各部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区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探索适应本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但是如何对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并极力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在效率方面进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鉴于此,本文将应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效率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旅游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旅游产业布局相关性研究 市域经济是以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市域规划,强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强调大市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旅游产业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市域旅游产业布局有利于各类旅游资源要素与市场空间接触距离最小化,达到与市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最佳结合。两者既是主与从的关系,又是互为依托,互补发展的关系,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应吸取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全面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制定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有机融合的协调发展机制,以产城联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省域经济空间结构指的是省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水平状况.根据省域内城市经济规模极其分布特征,可将我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划分为半单核型、准单核型、单核型、半双核型、双核型和多核型等六种,它们在省域城市经济的等级分布和极化程度两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划分各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对于中国各省域制定本省域城市发展战略、推动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理论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机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了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际单位的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省际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程度较低,且整体上耦合协调度较低,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现状;(3)影响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政府支持力度、创新能力水平、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因此,各地区可因地制宜,通过改善以上因素来提升本地区的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水平迅速提升的形势下,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所发展.水运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情况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应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优化措施,以保证我国水运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促进水运经济发展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区界重组的调整能否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区界重组改革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区界重组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界重组改革强度越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程度越高。分样本来看,市辖区合并和街道调整这两种区界重组类型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区界重组政策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有行政区划调整经验的城市中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区界重组主要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和经济集聚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区界重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链条,还为下一阶段运用行政区划工具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