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吕宝林  赵观兵  张渊 《价值工程》2019,38(29):87-88
产学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创新战略,但我国产学研的发展较为缓慢。互惠性思想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构建了新的创新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协同方案,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当前,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在我国科技管理领域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探索、应用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2):44-47
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多重主体间合作形成的复杂性组织,科学的绩效配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协同创新中心学术绩效、经济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的可持续产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配给的内涵与特征,以盐工协同创新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配给的现状和问题,从目标理念、体系设计、流程设置、操作模式等四个维度构建了操作性强、具有逻辑自洽的绩效配给模式,对当前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配给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网络创新代表了新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而协同是网络创新的关键促进因素。面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不高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网络协同对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基于协同理论和网络创新的观点,高技术企业与KIBS企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战略、管理、业务、信息四个界面进行有效协同,是增强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增长快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北省处于科技创新链条的最低端。与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相匹配的协同创新模式包括产业链整合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产业联盟合作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河北省应该从交易成本、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和协作体制4个方面提升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协同营销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同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在国内外市场营销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文章主要分析了协同营销模式的概念、前提和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并为我国企业的营销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5):160-168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通过三螺旋理论构建了宇通三螺旋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战略中的作用,论述了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等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承担的角色、地位及合作的方向;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分析,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两条主要途径即创建联盟和技术转让。文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销售运营模式;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生产规模化;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利用国家政策,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企业要素创新协同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要素创新的角度研究企业创新协同模式,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将创新协同纳入整个企业创新系统的框架中,全面探究企业创新系统中各要素创新的协同模式。对三个企业创新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单核主导式创新协同、多核主导式创新协同、全要素共同主导式创新协同三种企业要素创新协同的基本模式,并从创新子系统主导特性、创新子系统间关系特性和创新绩效传导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程平  黎明 《财务与会计》2015,(21):50-53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指委建立MPAcc质量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对现有MPAcc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构建了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总体框架,详细分析了战略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知识协同等四个协同过程的内涵,并针对招生宣传、校外导师选择、培养方案修订等关键培养环节重点阐述了相应的协同创新改革路径,最后针对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组织和运行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实施创新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发展模式.以杭州市为实证,根据其2001-2018年的合作专利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过程、特征及其与协同创新关系组织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经历了低位滞增、渐进缓增、高位波动的发展阶段;城市协...  相似文献   

1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通过对培养原则、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创建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提升职业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主体、战略、环节、信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协同机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基于江苏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现状,提出目前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完整的协同创新机制,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不够,协同创新的微观主体动力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资源、创新区域、创新产业以及创新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协同创新,以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3):210-212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多样化培养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校企协同的培养方式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模式,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针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需求,校企协同的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就对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雪梅 《企业导报》2011,(2):108-109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矿业公司在特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从产权明晰、内部结构和科学管理三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提炼出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31):85-87
整零协同研发作为一种对汽车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微观的经济共生态。文章从共生视角,以整零协同研发的合作特征为依据,对其生态系统及共生模式进行解析,整零协同研发共生模式也基本遵循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的演化运行方式。最后,以变速器与整车匹配创新模式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7,(2):167-173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多维层次的有效协同。本文以客观创新资源为研究视角,在协同学、创新资源理论基础上,定义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创新基础三个层次,对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驱动机理进行全面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及不同种类资源区域的情形,提出和设计了不同的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框架与模式;最后,基于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主体利益、市场环境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核心企业单独创新风险性大、技术成本高、市场不确定性强,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成为其维护市场地位、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选择。本文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技术创新需求,从技术突破、跨区域、跨行业、同行业、信息化、价值链视角,设计了六种多核心企业间协同创新模式: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组建研发联盟、跨区域强强联合、跨行业技术协同、同行业技术协同、信息网络协同平台建设、价值链一体化,全面概述了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多核心企业间协同模式。最后,结合多核心企业间协同案例,实证检验了这六类模式的具体适用情境,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文相  林芳 《价值工程》2019,38(36):58-60
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组织和参与的协同创新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类。农林高校的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对其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以此建立新型的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的农林高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通过对福建省地方农林高校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整理并总结了符合我国农林高校实际的五大协同创新模式,即联合办学模式、创业育成模式、合作研发模式、项目对接模式和校地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构建了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CIPP模型的京津冀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指标体系,以期对京津冀人才合作培养的质量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协同创新要素和形成路径,提出建立多方协同创新链,形成可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实现形式;期望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主体、 环境和技术方面复杂性和交叉性的问题,优化新项目开发中的协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多方协同创业创新成功率和综合产出效益,推动多方协同创业创新的深层次应用和发展,提升多方协同创业创新模式的可持续性、 可操作性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现状和问题,从调整改善管理体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