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着重梳理了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制约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转化的影响因素,以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转化提供实证研究和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喜仓  王松顶  孙继跃 《技术经济》2011,30(12):43-46,52
回顾了国内外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剖析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系统的构成要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引导的激励机理入手,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法律政策已经取得的成绩,重点剖析了法律的不完善之处并提出了立法构想,最后提出了促进高校专利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静 《现代财经》2004,24(1):56-58
专利技术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按科研成果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属性建立两种不同的运行机制;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专利技术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专利技术的重点由过去以增加专利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专利技术含量为主。要善于保护专利,提高我国专利保护水平,首先就要抢先申请专利;其次,要建立健全专利保护机制;还要按照TRIPS协议的有关规定,在专利保护方面。注意扩展专利认定和保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专利技术转化一直是困扰我国专利权人和企业的一道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利技术转化率只有10%左右,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周长张勤对此表示,五大问题阻碍我国专利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6.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县级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平衡局面逐渐难以维持。长此下去,不仅制约县域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减缓改革进程,而且将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立稳固的县级财政平衡机制十分紧迫而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专利技术转移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将我国区域层面专利技术转移按照转移方向及边界划分为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流出以及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3个维度,探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产业结构距离等多维距离对上述3个维度区域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基于我国2001—2015年区域面板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上述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①区域外部专利技术转移明显弱于区域内部专利技术转移,且空间不均衡现象明显;②在多维距离中,产业结构距离对区域专利技术转移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受区域创新环境的调节。产业结构距离增加使得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减少,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与流出增加,且上述作用在区域创新环境较差时尤为明显。最后,基于区域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英国投入科研与开发的经费每年通常都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1997年为2.19%,其中英国企业的投入占全国研究与开发总经费的2/3左右。近几年来,英国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在不断增长,从1985年的刀亿英镑增长到1997年96亿多英镑。政府鼓励学术界与产业部门合作科研与产业结合是推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然途径,这也是政治家与经济学家所达成的共识。为此,英国政府竭力鼓励科技界与企业的合作,实施了一些促进科研与产业合作的计划。“技术预测计划”于1995年5月正式发布,对16个行业今后10-20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价值评估及其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分析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价值的影响因素及评估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高校专利技术的真正价值内涵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将专利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高校需强化专利技术转化价值的意识和评估观念,形成以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转化、运营为中心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的过程。根据我国企业介入少、积极性不高、资金有限等客观实际,笔者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应注意建立和完善五大机制。 一、动力机制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可分为两部分:企业和各种科研机构。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企业对成果的转化具有自主的需求和内在的拉动力。然而,企业的这种自主需求和内在拉动力要受到诸如市场特征、企业间竞争程度、知识产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机制既独立地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相互联系而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储蓄向投资转化是以直接转化机制为主,因此,我国今后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培育资本市场,增强市场的融资功能,发挥其间接转化和市场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7,27(3):362-3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发展机制正是区域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及机制研究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其定义为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将发展机制定义为一套从目标内容到实际操作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根本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手段、协调程序等,探讨了三个阶段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县级区域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相对松散、规范化程度不够、手段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从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权责,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责任分解与追究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对实现欠发达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静 《经济师》2009,(10):288-289
文章阐述县级公立医院应当承担的公益性职责,分析完善公立医院公益性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提出欠发达县级公立医院完善补偿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环境转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类生态系统是由人口,生产、消费、资源、环境所构成的多要素复合系统。这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多功能综合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这种循环转化的实质,就是把物质资源转化为物质产品,又把物质产品还原为物质资源的过程。它既体现着经济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综合模型分析2010年全国2074个县级政府(不含市辖区)的财政收入空间格局,以泰尔L指数测度方法,对我国2000-2010年三大地带、各省分层次的县级财政差距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县级财政呈地带性分布,且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差异构成上,省内差距大于区际差异和省际差距,其中江苏、广东、辽宁、陕西、内蒙等省内差距较大,各直辖市、西藏、浙江、江西等省财政较为均衡,但其差距大小和该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在走势上,财政差距整体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但地带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仍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的价值取向、资源配置、市场环境、资本环境、人才环境等机制要素作一浅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