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方式,对用人单位来说,有利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管理费用,减少劳动纠纷,但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实施,企业不得不正视规范用工的问题。业务外包是企业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和资源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生产,自己集中优势,开发更具潜力的项目,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劳动模式派遣走向业务外包的用工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基本特点,从而避免法律和劳资风险解决。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用工上的"宽进严出"使企业用工成本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以期减少用工成本。但是《劳动合同法》修改稿已经公布,正待通过,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会越发趋向严格,如若企业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减少用工成本的效果,反而会加大用工成本,得不偿失。那么,企业到底该如何使用劳务派遣,如何防范劳务派遣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呢?这些问题是企业无法回避且必须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两种形式。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进行了超标准劳动关系的规范,使得用工单位在采用这种用工模式时,存在了巨大的劳动用工风险,承担超标准劳动关系的劳动管理义务。因此、基于对《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诸多法律规定的梳理,提出企业在采用这种用工方式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企业应探索采用外包这一新的劳动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相继颁布实施。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旨在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必将给企业的劳动用工带来重大影响。如何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控制劳动用工成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每一个企业无法回避且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用好法律法规,管好企业用工成本,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企业劳动纠纷频繁出现,不规范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更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劳动关系,采用统一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提高劳动组织中岗位定员的合理性,处理好发生的劳动纠纷势在必行。文章从企业劳动组织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新时期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即企业的成本增加,成本增加又会导致企业用工行为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数百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南京市企业用工行为的影响,从而对企业及其人力资源部门如何更好的实现其职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出现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各种新型用工模式出现、受不同法律关系调整的劳动关系所受到保障和待遇的差距拉大、现阶段各种劳动纠纷大量增加等现象出发,论述制定我国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确认标准,明确劳动法律的适用范围必要性,立足于今日劳动法律制度的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供电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供电企业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本文从当前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现状入手,详细讨论了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代》2013,(8):76-77
面对新法带来的用工环境变化,企业普遍拥有三种选择,一是将原派遣员工转成企业直接雇佣;二是将部分业务以外包形式完成;三是继续使用派遣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抬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门槛,更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关系管理可以使用工方式更具变通性,有效规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的情况,保障企业稳健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现存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的管理建议,以期能够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化用工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用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劳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用工形式,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将部分业务外包,可以有效降低用人成本和经营风险。然而,如果企业订立的外包合同或外包合同履约过程不规范,将可能被认定为劳务派遣,从而导致企业与外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法律合规风险。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异同以及潜在的法律合规风险,并从外包单位选择、外包合同订立、日常业务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法律合规风险评估以及专项合规指引等方面提出了合规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颁布和实施,曾经广泛应用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因规范性限制其优势逐渐降低,劳务外包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企业采用劳务外包可以减少企业在财务和人力的投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技术、业务以及附加值高的业务,以降低用工风险,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如何利用好劳务外包推动酒店行业提质增效、规避风险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对劳务外包的定义及特征进行了概述,梳理了酒店服务劳务外包的相关实践,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资源、战略、行动和业务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内涵,并从劳动合同管理、员工权益维护、劳动定员管理、用工风险规避、用工纠纷化解方面对新形势下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措施进行分析,以为现代企业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劳动纠纷问题频繁出现,企业在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的过程中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劳动关系,通过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劳动考勤等制度,提高劳动组织管理中的岗位定员的合理性,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处理好发生的劳动纠纷,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当前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吕红征 《价值工程》2010,29(34):288-28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很难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用人需要,形成高校内部规模较大的编制外劳务用工队伍。在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高校劳务用工人员劳动关系,避免用工风险,已经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高校人员结构及劳务用工人员劳动关系的现状,指出高校在处理劳务用工人员劳动关系方面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为建立高校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18.
戴德清 《人力资源》2014,(11):23-25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法规的日趋完善,社会、企业和劳动者自身对劳动用工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也日见成熟.但如果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对风险控制不当,仍然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所以,把控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及恰当的风险防范方法,避免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对企业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的用工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劳动用工风险的分析和应对处理工作,在劳动合同法的指引之下,进一步有效明确劳动用工的相关风险,具备应有的风险识别、判断和管控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提升劳动用工的效能和价值,为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企业劳动用工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下的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用工的弹性化与日俱增,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非标准劳动用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非标准劳动用工发展至何种程度,非标准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如何,学界于官方均未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与统计。鉴于此,笔者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非标准劳动者的工作状况,以期为规范非标准劳动关系、维护非标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