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当我们具备自身辨别食品优劣的本领,在购买食品时出现过期、变质、破损等问题时,该怎样维权?怎样索赔?这里,记者为你准备了有关依法维权打假的方法和案例。生活中,一旦你碰到了食品安全问题时,将会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10月31日,30年《消法》理论创新成果总结会在北京举行。从事消费维权工作后,笔者每天都会与一些消费案例打交道。消费者在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让人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相比早几年,如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敢于拿起维权武器维护正当权益,这应该是一个进步。然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消费者们采取挂条幅、驾车巡游妨碍交通等做法,甚至与商家发生肢体接触等过激行为来解决纠纷。历史上就出现过消费者怒砸大奔、马拉宝马、静坐示威、打着条幅要说法,堵着店门要尊严的"中国式"维权方式。同样,在实际接触的一些消费者中,笔者极少会遇到理性维权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开口就侃侃而谈,当被问到产品质量、服务等重要维权要点时磕磕巴巴;  相似文献   

3.
仁慈 当我们展现同情心,谅解与善意,就算是仁慈,善心对幸福最有帮助。 优雅 当我们对简单的美和温柔的举止特别敏感,优雅就会自然产生。随时保持外表和生活的细致,不只是代表了我们尊重、关心自己,也表示我们对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中经常会有一些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不知道如何投诉、到哪儿投诉,或者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法规,提出的投诉要求得不到支持。那么,消费者在维权投诉时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情绪有个“水桶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形的水桶,桶里的水不断增减,端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装满水时令人心情愉快,干涸见底则令人陷入沮丧。每个人也都有一只无形的勺子,当我们舀水到别人水桶里,以言行为别人增添正面情绪,也会让自己的水位高一些;如果用勺子去舀别人的水,以言行损别人的正面情绪,自己桶里的水也会减少。  相似文献   

6.
12365(96315)投诉在线 这个社会本应属于诚信、属于安详、属于和谐,诚挚的付出得到优质的回报.似乎不该听到诸多假冒伪劣、打假维权的沉重、雄浑的声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使一个时代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毋庸质疑,经济的发展带给人类更多的是优质的生活,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导致些许弊端的出现,许许多多的不良、不法行为,假冒伪劣产品渐渐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的健康、安全、权益受到威胁与损害的时候,谁又能对维权说"不"呢?  相似文献   

7.
12365(96315)投诉在线 这个社会本应属于诚信、属于安详、属于和谐,诚挚的付出得到优质的回报.似乎不该听到诸多假冒伪劣、打假维权的沉重、雄浑的声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使一个时代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毋庸质疑,经济的发展带给人类更多的是优质的生活,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导致些许弊端的出现,许许多多的不良、不法行为,假冒伪劣产品渐渐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的健康、安全、权益受到威胁与损害的时候,谁又能对维权说"不"呢?  相似文献   

8.
角色期待     
《中外企业文化》2004,(5M):83-83
“在团体角色压力下,做真正的自己容易吗?会存左什么样的问题呢?当你认真时、却受到别人嘲笑;或当你想表达时.却遭到别人的忽视。这时,自己的反应行为会改变吗?例如,当他们忽视你,会不会变得畏缩:尊重你时,会不会表现出信心?”本期游戏厅推荐《角色期待)游戏,为你解决一些团队沟通交流问题,让你的团队成员在不受团体角色的压力下,做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新消法实施一年消费类诉讼大增,但维权主力仍是职业打假人,普通消费者没有保存相关证据的意识及对相关法律不熟悉,权利被侵害大多自认倒霉,或者涉及大宗商品时才会主动维权。本刊推出相关消费维权案例,希望能给消费者提供一些法律指引。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会为事情的结果负起个人的责任,不轻易把麻烦传给别人。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挂了一条醒目的标语:“buckets stop here!”意思是问题到此为止,不再传给别人。每一位主管都应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出现问题时,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当准备去请教你的上司时,先自问一下,有没有负担起自己的责任,是不是非进上司的门不可?  相似文献   

11.
第一代创业者一开始都是为自己做企业,所有人都不例外。如果郁养不活自己,你还为谁啊?当做到一定程度上,自己升华了,认识到做企业是为了客户、为了员工,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你不为别人,别人也就不为你。再做到‘定程度,成了慈善家、事业家,意识到_r要为社会做贡献。当创始人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时,这个企业的传承就会变得可为。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与维权、索赔与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许多消费者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以及维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太如人意的事,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帮助消费者了解依法维权,本刊特开设质量·维权·法栏目。本栏目分个案分析、维权知识、维权热线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当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消费、生活服务方面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满、索赔无门,也可拨打维权热线。开设此栏目也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永胜 《楼市》2012,(6):34
中国楼市曾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牛市,大多业主形成了买房包赚不赔的思维定势,现在却出现了降价潮,业主们心理和经济压力大,接受不了。房地产行业一直是老百姓投诉最多的行业之一,货不对板、数据偏差、交房时间违约等问题屡见不鲜。业主维权行为应得到尊重,但应在法律范畴之内,过激维权就不妥了,情节严重的同样会受到法律制裁。楼市好时很少看到有人恶意维权,但一到逆市,维权维出花样,产生很多恶劣行径,值得社  相似文献   

14.
知识和文化     
我们国家里,有很多没读书不识字的人,尤其是在乡下。人常说他们是没文化的,或叫文化低的。读过几年书,就叫有文化的了。读书多的做了官,当领导,当教授或作家的,自然是有文化,以至文化高的了。近来在报刊上看到,也常听说,我们不断有成批的人到外国,更多的是到欧美一带的第一第二世界国家出差或旅游,常有被人另眼看待的。比如办事老想抢先,不按规矩排队等候;说话大声吵嚷,干扰别人;出入把门一推,只管自己,不顾别人等等,和当地人一比,就显得缺文化教养。这些人很少会有不识字“没文化”的,有的还当过官,读书多的也不少。过去看报,常见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15.
编读     
“3.15”维权好是好,可什么时候能在“活动”中不教我们哪个产品真、哪个产品假,哪个房地产商骗人、哪个行业有霸王条款,行吗?因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永远成不了每个行业的专家,用这些方法去鉴别市场上产品的真假,会累死我们!能让那些该管这些事的、靠管这些事而吃“官饭”的人多动动吗?别老等什么举报,他们发现这类事更专业。难道他们不知道市场情况,还是他们不消费?不举不查、查而不管、管而不严,这不是失职吗!难道要13亿人民都学成各行业亿万种产品、服务项目的鉴别专家?有意思吗?有意义吗?消费者是要维权,也要参与维权,可更希望维护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一、自重。就是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品行,珍惜自己的名誉。人若不知重,就如树之无根,枯萎是注定了的。有句古话说: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意思是做人必须先尊重自己,然后别人才会尊重你。如果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贪图享乐,贪图小利,信口开河,卡、索、要,增加别人麻烦,那么被审单位就会看不起我们,人民群众就不  相似文献   

17.
职场中的晋升加薪就像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每升一级,就意味着薪酬待遇或者工资级别上升一级.在企业中有一种心情叫做"别人涨薪",每当看到别人升职加薪的时候,自己难免感到沮丧甚至心生抱怨,有的人甚至会因为感到不公平而离职.当你感到心理不平衡时,你就应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升职加薪背后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如果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耶林能看到如今的3月15日,有如此多的人在为权利而斗争,我们相信他那肃穆而忧郁的脸上也会展露一丝温暖的笑容。惠普门事件、波音737的安全隐患、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的质量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斗争的收获。安居方能乐业,消费者在房产维权方面更是积极,在3.15维权日,《楼市》杂志社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电,他们向我们反映的问题亦是方方面面:开发商无房屋预售许可证即开始售房、业主长期不能取得产权证、按揭没办下来、定金却不返还……本期我们选取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问题,为购房者深入剖析,与购房者并肩作战,共同维权。  相似文献   

19.
消费维权,是广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抓手。只有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性,才能有效提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推动生产的能动作用。目前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究竟怎样?是否都能用法律的知识进行维权?有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记者曾经专门组织了一些朋友,展开"当消费者利益受到侵犯时,你是选择坚决维权,还是放弃"的大辩论。朋友们分成了两派,选择放弃者认为维权不值得,一是因为维权费时费力还伤脑细胞,二是因为即使举报了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而选择坚决维权者则认为自己花点精力时间算不了什么,即使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也可以敲山震虎,促使那些不法商家收敛不法行为,避免更多的人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有些消费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他们或干脆不去维权,或维权途中半路退缩,原因主要是觉得生不起气,花不起钱,搭不起精力,浪费不起时间。这四个“不起”,反映出的是维权所需要的成本和消费应该怎样对待维权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