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刘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中提出,“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在我国早到新石器... 相似文献
2.
关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殊产业,它的发展与否是由其自身的规律决定的。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构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进行农业开发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运行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一篇比较中美农业发展的论文。文章以发展经济学中诱发技术发明与体制变革理论为指导。重点分析比较了人口与资源、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因素对中美农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因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中美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因人少地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劳力,因而技术发展倾向于节约劳力;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洞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引导技术发展倾向于节约土地。外部因素的影响虽然存在,但决定技术发展长期趋势的是内源性(endogenous)动力。此外,现代农业之所以不同于传统农业主要在于它们各自所依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在对上述问题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概念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论述中以及在文件、讲话中常可见到这样一类说法,如“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这些说法在概念上尚可商榷。 首先,传统农业在农业发展史上不是一个阶段。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划分,有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按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有原始社会农业、奴隶制农业、封建制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等,但不存在传统农业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处理好六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教训,可作为我们走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有益借鉴。但是,借鉴国外经验必须与我国实际相适应,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仔细分析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为此我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努力,我国农业已进入了由自然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农村城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折射点。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 相似文献
7.
8.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和现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 0世纪末 50余年的时间 ,中国农业经历了 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 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 ,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 1 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 ,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 ,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 相似文献
9.
10.
日本现代农业和我国农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现代农业和我国农业发展展望安新哲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迈向二十一世纪进程中,面对农村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怎样才能使农村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外国农业探索一条中国农业现代化发... 相似文献
11.
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 ,我国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 ,中国证监会也提出了资本市场向农业倾斜的设想。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 ,股市可以说是中国在 2 0世纪留下的最有意义的事物之一。在短短不到 1 0年的时间里 ,我国的股市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到今天已发展到近 1 0 0 0只股票、80 0 0亿元的流通市值、40 0 0万计的股民。本文就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 ,试加探讨。一、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一个产业的业绩及发展趋势 ,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历来受到政府… 相似文献
12.
农业国际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现代化体现为农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农业结构的现代转型和农业制度的现代变迁。农业国际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在三个方面:(1)农业国际化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农业技术进步;(2)农业国际化也有利于投入结构的优化、生产结构的升级和品质结构的改善;(3)农业国际化对农业的市场化和现代农业组织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信息企业在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为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农业信息企业是农业信息市场中的活跃因素 ,它既是信息的供给者 ,又是需求者 ,是促使信息产品和最终用户供求衔接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农业信息企业介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一 )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现代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 ,面对多层次、多种需求的服务对象。因此 ,信息服务的提供主体不是单一的 ,服务模式也是多样的。从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公益性信息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拨款 ,由国家…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农业跨国公司对农业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及其对国际贸易不断增强的控制力,对农业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分析了农业跨国公司对农业国际化所产生的影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不正当竞争方式损害农业国际贸易公平性、损害驻在国农业产业自主发展、跨国转嫁经营风险等。文章建议我国正确把握农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国际合作监督机制,大力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上市公司担负农业产业化先导的重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十分重要,国家从各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然而许多上市公司经营却背离农业,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成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设立,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本文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分析理论依据,在确立了财政整合发展现代农业的原则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弃农”行为,具体表现为产业的完全转型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企业“弃农”行为的原因可以从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指政府的宏观外部政策和行业特性,内部环境主要指农业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和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协作,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和经营管理层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9.
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探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应该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安排,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股权改革以来,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经营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一步分析其与股权结构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股、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成倒“U”型关系,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成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