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近几年,由于国家免除农业税且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使农地的预期收益增加,也使得农村土地纠纷呈多发态势。本文对土地纠纷的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历史考察后指出,目前农村土地纠纷的原因在于新旧矛盾的积累、经济转轨时期土地法律、法规的频繁调整以及现行土地制度与传统习俗的背离。解决土地纠纷的方法是依靠市场逐步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土地征收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和矛盾的愈演愈烈,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问题日益显露.审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通过对其制度缺陷及其产生根源以及关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研究评述,为土地征收制度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穆榕 《魅力中国》2010,(25):27-27
土地征收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由农业用途向非农用途的大量转变。土地的征收导致土地使用权的剥夺,涉及到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我国盼土地征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缺陷,特别是程序方面,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立法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征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从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出发,论述我国征地制度的缺陷以及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特区经济》2007,(3):164-166
近年来,农村土地大量被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我国失地农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反思了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然后给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基于2007年《物权法》颁布以来法院相关判决的梳理与研究,笔者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流转规范性不足、合同履行率不高、发包方地位强势、权力缺乏监督等。这既有长期以来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虚位的,也有行政监管部门监管职责旁落的执行性原因。因此,改革、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刻不容缓。在宏观上,必须借鉴国资委与国企管理层的运作机制,在现有法律基本构架内,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村委会与村经济合作社分设,各司其职,改进治理结构,强化监督;在微观上,必须规范“乡里中间层”权力、完善承包土地流转制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DR)。通过制度建设,最终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土地权益纠纷而导致的农民集体上访、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文章调研了北京市郊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分析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提出构建土地权益纠纷解决机制,对保障北京社会稳定全局、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头朱 《特区经济》2010,(9):136-137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平衡和解决土地征收中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引发土地征收纠纷的重要原因。我国应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西方土地征收法的总体特征及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是在以土地私有制和市场交换为资源主要配置机制的社会中产生的一种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充分地体现公共利益、公正程序、公平补偿、公权保障等四大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有着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本。土地整治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并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但由于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几经变迁,权利主体多元、权属分布细碎化,同时土地整治法律缺位,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土地整治过程中权属纠纷较为高发,不仅同一层次的权利主体间对相同性质的土地权利存在纠纷,甚至不同层次权利主体、不同性质权利之间也存在纠纷。研究表明,与农村土地征收不同,农村土地整治本质上应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权利主体受益性、自治性活动,因此应充分发挥权利主体的治理积极性,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同时制定完善统一的土地整治法律、制度,并积极引导权利主体将矛盾导入法律途径,维护农村土地权属的稳定,为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彤  杨丽艳 《特区经济》2012,(2):192-194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律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有着鲜明的特点:全国缺乏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纠纷发生率高、区域差异大等现象突出。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条件不成熟、农村土地分布零散、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较多、缺乏土地流转的专门服务体系。应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体系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深入化、促进农民就业机制多样化等途径寻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宏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10):41-43
文章以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县为倒,分析征地补偿中的征地补偿金额偏低、地方政府借“村改居”名义侵犯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权利、各地征地补偿分配纠纷多、法院受理该类纠纷难和我国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钟头朱 《改革与战略》2010,26(4):175-177
日本的土地征收制度颇具特色,除详尽规定了公共利益外,还设立了事业认定程序、裁决程序,规定了补偿制度,对征收中的争议提供了不同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阐述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造成的影响及原因,并介绍国外征地补偿方面的经验。借鉴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有以下启示: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对征地的范围和规模要界定;补偿标准合理化,补偿方法多样化;建立土地纠纷仲裁机构解决造成的土地征用矛盾。  相似文献   

14.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st law of land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and the circulating mode are faced with great innovation. Land sto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form for the land us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acts a positive role in protecting city land and promoting cit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e aspects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through the reform of land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平 《改革与战略》2010,26(5):73-75,91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城市土地制度不断优化和调整的三十年。文章回顾了三十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从有偿使用的试点探索到招拍挂市场化土地出让模式的推广和完善过程,透视了城市土地宏观调控从行政手段到经济手段的转换路径,研究了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的演进逻辑,同时也检讨了现有城市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刘敏  梁猛 《特区经济》2006,(9):139-140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我国被称为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二次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资金的缺乏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土地收购储备融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不动产证券化的实例,提出土地证券化是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顺利进行的一种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申红卫 《乡镇经济》2007,(11):73-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对农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但改革仍然不到位。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推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既有利又有弊。因此,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路径依赖”的有关思想,在制度变迁中,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时,也应该了解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惯性与趋势,在总结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宜的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匮乏导致了浙江耕地特别是新增耕地质量的下降,补充耕地的"上山下海"加大了生态退化的压力,浙江的土地利用体制客观上加速了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建设用地保障矛盾突出,违法用地现象增加。需要从改革土地利用体制、增加市场调节机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入手,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程度,以解决浙江土地持续利用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