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么几个案例:案例一,侵权行为人将他人横向排列的文字注册商标改为竖向排列使用:案例二,侵权行为人将他人大写字母构成的注册商标改为小写字母商标使用;案例三,侵权行为人将他人左文字、右图形构成的注册商标改为左图形、右文字的商标使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上述行为构成一般商标侵权行为呢,还是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相似文献   

2.
赵平 《中华商标》2011,(6):43-46
商标的反向假冒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反向假冒是指未经许可,将商标注册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换上自己的商标,并将该商品作为自己的产品再次出售的行为;隐性的反向假冒是指擅自将商标注册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并将该商品再次出售的行为。对于显性反向假冒,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4款已明确规定其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但对于隐性反向假冒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我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假冒服务商标同样可以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博 《中华商标》2013,(4):41-44
正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发生较多的是对商品商标的假冒行为,然而如果行为人假冒的是服务商标,是否可以构成该罪名呢?现实中,就有这样一起真实的案例。[1]2005年5月,被告人李扬为自己经营的加油站制作服务标志。制作过程中,被告人李扬要求加工加油站顶棚的制作商在计算机中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的第1948354号、1948357号服务  相似文献   

4.
再论商标反向假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中华商标》2002,(7):21-24
新修订的《商标法》第五十二条明文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本条文的问世终于在立法上结束了知识产权法学界争论多年的商标反向假冒是否违法的问题。赞同者认为商标反向假冒是在现代商业竞争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是对商标权人的故意侵害,  相似文献   

5.
完善商标反向假冒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峰  陈丽 《中华商标》2007,(9):47-49
商标反向假冒的概念源自美国1946年的兰哈姆法。字面意思是"相反的骗买"或"颠倒的骗卖"。据此,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指经营者  相似文献   

6.
《中华商标》2004,(6):13-15
2003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突出重点,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了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影响恶劣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重点查处了危害人民生命安全、损害国家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商标大要案。据统计,2003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37489件,其中商标一般违法案件11001件、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6488件。商标局从去年查处的各类案件中选出20件典型案件(10件涉外商标案件和10件国内商标案件)予以公布。这些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反映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取得的成效,也表明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和决心。  相似文献   

7.
假冒商品(counterfeiting)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许可,复制或者模仿包括商标、产地、包装装潢及整体外观等商品特征,使该复制或仿制品与真品难以辨别的行为。我国现行立法中并没有直接关于假冒商品的规定,知识产权法将其纳入侵犯商标权的范畴,刑法将其归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商品是一种赤裸裸的造假行为,是处于侵权较低层次、侵权性质却最为恶劣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如何界定商标侵权与商标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中华商标》2001,(10):40-41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特别是驰名商标.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其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财富。正因为商标能带来很大的利润,假冒商标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多.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假冒商标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犯罪分子为牟取巨额利润,商标犯罪愈演愈烈.而且呈智能化、复杂化、隐蔽性强等特点.在实践中,往往与商标民事侵权  相似文献   

9.
商标权的刑法保护是对商标侵权行为最具威慑力、对侵权人最有震慑力的法律惩罚方式,早在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中就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作出惩治规定,其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会。”  相似文献   

10.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将他人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换上自己的商标,将他人的商品冒充自己的商品出售的行为. 一、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特征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与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假冒商标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法律已对反向假冒的商标侵权行为予以明文规定,相对于更换原商品商标的显性反向假冒,同为“搭便车”的隐性反向假冒更为隐蔽,侵权人仅实施去除或覆盖原商标的行为,最终获取相关市场地位和不正当利益。该行为阻断了权利人利用商标传播商品的渠道,还混淆了消费者对于商品来源的认识。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必须在法律上对其进一步规制。  相似文献   

12.
《中华商标》2002,(1):32-33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前沿阵地,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上假冒、仿冒注册商标,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商标权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把目光移向了工商所,对工商所商标监管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提出了将商标管理的重心拓展到工商所.加大工商所商标办案力度的工作思路,使商标监管工作在工商所履行的各项职能中有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工商所人员对商标监管、商标办案工作也从比较陌生到逐渐熟悉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王玫 《中华商标》2004,(4):54-57
美国法院的很多判例都对反向假冒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所谓商标反向假冒(reverse passing off),是指侵权人擅自将他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再将该商品投入市场,向公众隐瞒商品的真正生产者并对商品来源做出虚假表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建议刑法增设反向假冒商标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继伟  陈丽 《中华商标》2007,(10):32-32
自1994年我国首例反向假冒商标案——"枫叶"诉"鳄鱼"案以来,这种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就层出不穷,如"灯塔油漆案"等,且呈逐步增加趋势,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实施,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的《商标法》已将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列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为受  相似文献   

15.
常文 《中华商标》2002,(5):28-28
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年度工作安排,常熟市工商局去年对印制企业集中一定力量.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是规范商标印制行为,落实各项制度及措施,查处违法印制行为.以从源头上遏制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对于通常的假冒商标行为,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又对我国商标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华商标》2005,(3):32-32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2004年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不仅保护了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了商标侵权假冒行为,而且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办案经验,提高了商标行政执法的能力。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各省均制定了实施专项行动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青 《中华商标》2005,(9):47-48
近日,我局在对一起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案件是否应该移交进行研究讨论时,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而对此案争论的焦点,实际上也突出反映了目前工商机关内部、工商机关与司法机关,特别是与检察机关之间,就如何认定涉嫌假冒商标犯罪案件、移送的标准是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以下简称《追诉标准》)规定为准,还是以《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为准等一系列问题之间存在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玩具世界》2012,(8):35-35
本报讯记者陈史报道:近日,澄海区公安分局在潮州警方的协助下,在潮州市铁铺镇成功捣毁一个制假售假窝点,现场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假冒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的“铠甲勇士”、“超兽武装”、“巴啦啦小魔仙”等玩具产品共19个品种18978只以及半成品、假冒商标标识一大批,涉案物品价值约1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中发现,有些企业是恶意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而有些企业是因为缺乏商标注册或使用的法律知识而造成商标侵权行为。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商标侵权,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