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加入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政府支持;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趋势特征,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探索国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跳跃式发展有提升意义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日前表示,中国政府将通过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趋势特征,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探索国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跳跃式发展有提升意义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国平 《发展》2005,(11):48-49
"产业梯度转移陷阱"问题 所谓"产业梯度转移"是指某种产业经济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我国在产业空间布局上通常表现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即"核心与边缘"或"中心与外围"的二元结构关系.一个是沿海等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边缘区的经济技术,由高到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其经济、技术正按梯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个是,沿海等发达地区在进入现代工业化之前有一个要素集聚过程,这些地区利用其优势不断把中西部地区的人、财、物吸附过去,出现极化效应.即从中西部带走其本身发展所需的低价生产要素,形成回程现象,对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已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一、西部地区产业引入的战略选择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差,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指导,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盲目的、不科学的行为,以环境去换取经济的短期增长,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环境污染。而且沿海产业在向西部地区转移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当地环境立法限制发展的产业迁出,这都会对西部地区的环境造成新的威胁:因此,为了在产业转移中兼顾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求得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促进投资的干预性政策措施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以及自1965年以来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国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世人瞩目,因而东亚发展模式也成为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东亚发展模式一个显著特点是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这种高投资率的形成原因较多,其中政府的政策措施功不可没,而又尤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更为突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性政策措施,即保持稳定和可预测的宏观经济环境,普及初等中等教育,维持金融机构良好的偿付能力,保证产权和政府对基础的投资等。干预性政策措施,即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分担风险。限制资本外流和抑制利率,等等,干预性政策更富于东亚特色。  相似文献   

9.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区际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现象。我国东部地区在经过20多年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争件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子坚  张劼  李娟 《开发研究》2012,(4):157-161
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具有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主动和科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并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产业承接的历史。以史为鉴,系统梳理西部产业承接的历史,探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对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阶段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叔文  曲玮  杨振 《开发研究》2005,2(3):26-28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数量多,而在城镇落户、实现转移的数量较少。文章以甘肃的相关数据说明,“流动”和“转移”是农村人口城镇化过程的两个阶段。通过分析两个阶段的特点和机制,认为在城镇的生活成本是移民决策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扩大流动,促进转移,加快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过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10月18日表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三大困难和问题。蒋耀平在"全国加工贸易承接地经验交流会"上说,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产业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具备优势和条件。但必须看到,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处郑胜利近期撰文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尤其是过去一年中,随着人民币逐渐升值,加工贸易政策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利率的上升,能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东南沿海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部分低附加价值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了关闭及工厂搬迁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1,(17):16-16
目前,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增幅呈现放缓趋势;受宏观政策及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有色金属产业向“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转变的同时,正加速向西部拥有资源、能源的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国家政策、发展策略、区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渐渐升高.存在经济梯度差异。产业转移即生产力地域间的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需要.又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飞跃发展的强大拉力.本文从我国产业转移的内涵与特点、产业转移理论综述、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总体态势、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及职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等七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11,(1):88-94
一场金融危机,加速了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步伐。而中国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今,"西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李昱 《浙江经济》2004,(7):42-43
当前,许多欠发达地区英雄所见略同地纷纷提出要接轨沿海发达地区.争做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基地。这一思路所依据的是经济学中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按照理论设想,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先发展起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之后.一些低层次的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因当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再具备竞争优势而渐次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转移,从而带动所有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