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3,(31):67-71
10月23日,作为第十四届西博会的主题市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主题馆举行了开馆仪式。阿坝州以“美丽新阿坝、幸福新家园”为主题,集中展示阿坝州建州1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灾后恢复重建所取得的成果。突出阿坝州生态农业、现代林业、现代草原畜牧业、新能源开发、全域旅游等资源优势和藏羌民族风情文化;集中展示阿坝州“一体两翼”、“五个阿坝”、园区建设、灾后重建、三大民生工程、“十二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全国十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在这场罕见的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共同抗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09,(3):157-157
四川师范大学工业设计系师生自发组建羌文化保护小组,多次奔赴四川阿坝州茂县,进行羌族民俗文化采风暨文化实物收集活动,并准备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修复这个“云上的民族”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的文化重创。  相似文献   

4.
开发潮     
四川阿坝着力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在九寨沟环线旅游区内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藏羌文化走廊”从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延伸至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全程150公里左右,沿途居民以藏族和羌族为主。藏羌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集中。该项建设预计3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资讯     
点击李连杰推出震区羌族妇女援助计划11月8日,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携团队赶赴汶川县的俄布羌寨和理县的桃坪羌寨,接连走访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还为羌寨中的绣女们发放羽绒服、绣片和绣品酬劳。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13,(7):112-117
在中国西部地区四川省西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沟谷交错,江河纵横,保留了在现代工业文明中难以找到的静谧、古朴的壮丽自然景观,被誉为"人间天堂"。这里,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美丽的阿坝州在2008年夏天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创。然而,不屈的阿坝人民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五年来负重前行,穿越灾难,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提升——高开高走”的跨越发展之路。2012年3月以来,阿坝州首次启动运用典型经验调研成果开展案例教学工作,在全州掀起了大调研活动,着力创新了干部培训、工作推进、调查研究和对外宣传方式,真正形成了州县之间、部门之间、各县之间的联动效应,形成了重视调研、关注调研、搞好调研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学典型经验、向先进看齐、促工作进位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刊从本期起开辟“聚焦阿坝”栏目,连续报道阿坝州运用典型经验调研成果开展案例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供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11,(13):56-56
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高半山台地之上,地处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必经之路上。一座幅员面积达100公顷的巨大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  相似文献   

8.
聚焦阿坝     
《中国西部》2014,(1):62-63
<正>2014年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个融合了藏、羌、回、汉等多民族的地区,正以冰天雪地的梦幻般的世界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在过去的一年,阿坝州不断探索着新时期民族地区的发展新模式:阿坝州创办"阿坝民声",  相似文献   

9.
回眸汶川     
《中国经济周刊》2008,(18):56-57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乡。 县城——威州镇,居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马尔康204公里。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  相似文献   

10.
回眸汶川     
《中国经济快讯》2008,(18):56-57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乡。 县城——威州镇,居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马尔康204公里。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  相似文献   

11.
胡静 《中国西部》2013,(25):62-65
看过《尘埃落定》的人应该都不会忘记里面那漫山遍野、鲜艳夺目的罂粟花.鸦片,几乎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阿坝州唯一的经济类作物. 而今,在阿坝州建州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汶川甜樱桃、茂县羌脆李、理县大白菜、红原金针菇等阿坝州多种特色蔬菜水果已经成为成都、重庆及周边大中城市百姓餐桌上的日常消费品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11,(8):94-95
刘裕文(数学系78级学生,现彭州中学数学系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终身不忘母校对我的培育,祝母校更上一层楼,为阿坝州的经济腾飞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付有刚(政史系1994级学生,学校广播站原站长,现汶川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阿师专,浴火重生。祝愿母校在新的发展舞台再展英姿,再创宏图,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13.
黄琳 《中国西部》2011,(13):79-84
如今,阿坝羌区旅游呈现出浓郁的文化色彩,羌绣、羌笛、羌舞……羌文化在阿坝旅游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今夜鄜州月     
到富县时刚好是中秋佳节。一轮满月圆圆地挂在开元寺塔顶,清辉洒下来,与现代化的七彩霓虹相映成趣。 就想起一个叫杜甫的古人。 富县位于陕西北部,在古时一直为鄜州建制,民国元年废鄜州,设鄜县,因“鄜”字生僻,由国务院于1964年更名为富县。 富县有个叫大申号的地方,据说原为“大圣号”,就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再原来,这里其实叫羌村。  相似文献   

15.
蔡晓  钟加勇 《中国经贸》2010,(18):51-52
本文针对阿坝州旅游业在遭遇“5.12”汶川大地震破坏后恢复振兴时期,旅游人才方面凸显的深层次矛盾和许多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对策,以期阿坝州文化与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把阿坝州建设成为四川国际旅游通道、实现旅游富州、文化强州的目标,促进阿坝州旅游的“第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6.
1994年9月,卫生部开始定点帮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壤塘两县,从此承担起了一份不能割舍和放弃的责任。几年如一日,他们动真情,与这里的干部群众一起与贫困和落后做不屈不挠的抗争,用爱心改写这里贫困和落后的历史,谱写了一曲扶贫攻坚的奉献之歌。这是心的呼唤阿坝州的黑水、壤塘两县位于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处,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居住着8万多藏、羌、汉同胞,有着1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这里有终年积雪的山峰,沼泽密布的草地,气势磅礴的河川,幽深险峻的峡谷,茂密原始的森林;这里留有举世闻名的红军爬雪…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快讯》2009,(18):28-29
汶川县雁门乡的萝卜寨村,是一个具有4000年历史的羌族古村落。“5·12”大地震,使这个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经受住了数千年风霜雨雪的古羌王遗都,在地动山摇中,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2014,(1):72-73
<正>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县,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坝州北部,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若尔盖总人口75791人,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其中,农牧业人口占86.9%,藏族人口占91.1%。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若尔盖,寒冷干  相似文献   

19.
周周 《中国西部》2013,(25):70-73
羌,狭义为中国古代西部民族名称,广义为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当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其余散居在阿坝州的黑水、松潘,绵阳市的平武,以及陕西省的宁强和略阳。  相似文献   

20.
羌,狭义为中国古代西部民族名称,广义为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当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其余散居在阿坝州的黑水、松潘,绵阳市的平武,以及陕西省的宁强和略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