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乘高速列车从巴黎往东南,约3小时,便能到达位于孚日山脉以东,莱茵河谷的小城科尔马。走出车厢,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海的清香"。科尔马傍水而建,有"西欧威尼斯"之美誉。许多80后都曾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其中,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捍卫民族语言的故事令人难忘:"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科尔马。科尔马是一座古城。说到"古"字,经常会带给人一种苍凉之感。科尔马的确饱经沧桑,从17世纪的罗马帝国到21世纪的法兰西共和国,数百  相似文献   

2.
杨树荫 《浙江经济》2015,(22):60-60
在汉字里,最容易认的字莫过于"一"。而在中国人的话语世界里,"一"字的内涵,其实丰富得很,《辞海》里,对"一"字的释义,居然有十多条。比如,"一二三四五",这里的"一",表示最小的正整数;而"一生"、"一辈子",这个"一",则是"满"的意思;杜牧《阿房宫赋》里的"六王毕,四海一"的"一",又是"统一"的意思;《荀子·劝学》里的"一可以为法则"中的"一",更是"一概"的意思。至于与"一"字组成的词语,犹如满天星斗,哪能写得尽、数得透。最简单的字,却最是变幻无穷,就像万花筒,随意一转,即能现出灿烂的图形。  相似文献   

3.
李艳萍 《中国报道》2011,(11):82-83
如何用语言来形容他?他自己说":我是吃百家饭的……"博采众长何家英先生曾这样评论他:"大导演阎正多才多艺,著书立说,收藏名人字画乃最大癖好,实为艺术家之良师益友。"从这里看出他是导演、作家、收藏家、艺术评论家。王子武、王西京先生专门为他画像,朋友说他"是真才子自风流"。  相似文献   

4.
去年本刊第一期发表了《老区办,怎么办?》,近期本刊记者再度到福建采访,机构改革之后的福建省老区办,一年的工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忙"。  相似文献   

5.
"下一步,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我们将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允许个人投资者开展境外投资。"8月5日,在宏观经济"大总管"国家发改委的网站里,这样一行字并没有淹没在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所刊发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文中,而是被广泛转载。这再次触动了长期关注个人资本自由行的各方人士的神经:传说中的个人境外投资这次真要松绑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这个概念初次胎动还要追溯到2007年,此后尽管有温州、上海、深圳、天津,甚至云桂多个城市的高调逐鹿,开闸过程却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6.
在《说文解字》中对"孝"字做了这样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就是说作为儿女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的意志。这是封建时代对于"孝"的基本内涵的界定。那时,把"孝"作为"德之本也"、"天地之经也"、"民之行也"来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就是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个人要有德行,首先要对父母尽到"孝道"。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韩非子·扬权》篇"扬权"二字的题解颇有争议,陈秉才先生译注的《韩非子》一书中说"扬权,就是弘扬君权"[1]。而在更早的版本中有"扬槽"说、"扬榷"说等。在古汉语词典里"扬",作"播散"、"分散"之意,这是引起作者对"扬权"之意的理解产生怀疑的原因。既然"扬"可以解释为"分散",那么"扬权"是否可做"分...  相似文献   

8.
"瑶池今日降山边,牵动彝乡万股弦。我在池中分半碗,不知何以报高天。"2011年11月26日,站在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为旱区群众解渴新建的"思源池"前,白发苍苍的静秋先生诵起他的新作——《岔河思源池感赋》。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4):157-157
在吴承明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经济史理论与实证:吴承明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8月出版。全书44.8万字,被列入"清华经济史论丛"。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方行先生为文集撰写了序言,将吴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关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估、市场理论与市场史、  相似文献   

10.
君子之德风     
耕之 《走向世界》2014,(28):90-90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相似文献   

11.
李燕 《走向世界》2011,(16):18-19
读书,是历代都推崇的一件事情。《论语》开篇就表明了孔子读书的立场和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十五章: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2,(11):16-21
《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20字的散文能流传1500多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因为这类经典的散文总是说出了一种道理,蕴涵着一种美感,让人一开卷就沉浸在它的怀抱里。《桃花源记》点出了国人心灵深处的桃源梦,并引领无数的后人跟着陶渊明描绘的桃源美景去寻找桃花源,发现桃花源,深信桃花源。"田园将芜,胡不归"真正的桃花源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梦想,需要耐心去寻找。只要心里能够酿造出这样的美酒,在现实中何愁找不到这样的镜像呢?它可以是国内某处的乡村,可以是雪域江南,或是武陵仙山。只要有快乐的心情,在路上我们总能找到一处能让身心小憩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4.
应健中 《环球财经》2014,(9):116-117
8月上旬,我去了一个不能使用手机、没有网络、没有WIFI的地方,当今世界,这样的“世外之地”在哪儿呀?不是XX洋小岛,也不是非洲偏远部落,其实不远,就是咱们的邻居朝鲜。  相似文献   

15.
悦来 《上海国资》2011,(3):104-104
依然是谈鲁迅,但是有新境界。陈丹青,那个常年穿着对襟衣,剃着寸头的画家,一辈子没有想到会去谈鲁迅。因为"小小的虚荣心",他被叫到鲁迅博物馆讲演,后来没想到周令飞找来了,此后有六次谈论鲁迅。就这样,这本书就产生了,收录了《笑谈大先生》、《鲁迅与死亡》、《鲁迅是谁?》、《上海的选择》、《民国的文人》、《文学与拯救》、《鲁迅和艺术》7篇演讲稿。还刊印了多幅鲁迅及相关人事照片。  相似文献   

16.
王铎 《走向世界》2011,(29):19-21
一幅油画引出"历史记忆"今年是国人瞩目的"辛亥革命100周年",今年也是众多史学家、作家、艺术家翘首以盼"辛亥文化年"。作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知名画家的林建业先生,酝酿已久的一幅大型历史写真油画《辛亥之光—孙中山来青岛·1912.9.28》,  相似文献   

17.
薛峰 《东北之窗》2013,(23):86-86
1971年,国际康复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日本国最大的伤残人企业"太阳之家"的理事长中村裕先生特意造访欧姆龙创始人立石一真,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否帮助建造一所工厂,使残疾人能在里面安心工作?"从那一刻开始,欧姆龙与残疾人之间的温情故事便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8.
吾乡黔江     
任光明 《今日重庆》2011,(11):82-87
有朋友问,中国字如此之多,为何取"吾乡黔江"作书名?言外之意,这名字较土,极不昂然,尤其是那个"乡"字。  相似文献   

19.
张凡 《重庆与世界》2014,31(11):135-138
为建设"示范工厂",对"示范"二字,进行解构,以便把握实质内涵。一是立"范":特色塑造;二是"示"范:亮点展形。"示范"之事,绝非小事,也非易事,须得静心想事、精心谋事、潜心干事,才能促成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20.
黄鹤 《中国西部》2011,(3):136-139
巴渝人喜吃、能吃,尤善美食,自古有之,就连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忍不住写了一篇《老饕赋》,其中言道:"盖聚物之天美,以养吾之老饕"。五代时的孟昶虽不是个好皇帝,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巴渝食谱,一百卷的《食典》。关于重庆人喜食辣,《华阳国志》更有巴渝"尚滋味"、"好辛香"的历史记载。在重庆,不管是渝菜系列、重庆火锅、江湖菜,还是民间小吃,全都滋味深长,让人唇齿留香,迷恋忘返。保准你就像苏东坡那样吃到兴头上那般"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重庆火锅俨然成为一种文化,是对人生达观的认知与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