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未来的战略方针,维系这一战略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正确处理将影响到未来经济的走向。 当我国的人口绝对数目增长到目前的12多亿时,英谈失业的禁烟不攻自破。人口给资源、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喘嘘嘘,而人口给就业所带来的压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到无形的危机。 有统计表明,失业给个人带来的恐惧感和压力仅次于战争对人的感受。同样,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意义也是巨大的。在许多国家,失业率是经济复苏与衰落的信号。在我国,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九五”时期,应将控制失业率与控制物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转变就业观念也是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一项重要工作。 “明天我是否会失业”——这样的问话在许多人身上已成为现实,而如何减少失业、促进就业也成为决策层讨论的议题。在这个“失业与就业”专题中,向读者提供的只是一个真实的现在和专家们对失业与就业的一些观点。告诉读者,应该正视的是失业与就业问题已渗透到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了,一个全新的问题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失业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我国的失业既有总量方面的原因,又有结构方面的原因.在西方,结构性失业早已成为研究重点.但我国目前的研究往往从总量方面人手,对结构性的失业分析较少,实际上,结构变化对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1)农业比重将持续下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工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特别是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入,大量的过去以低效率为代价的隐蔽性失业公开化,这导致了下岗人员的不断增加.同时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吸纳的就业人数又在不断下降.(3)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吸纳的就业人数较少,可见就业问题在我国是较为严重的,并且其严重性将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日益凸现出来.我国政府应制定正确的产业调整政策,鼓励第一、第二产业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力挖掘三大产业内部的就业潜力,从而有效缓和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一方面我国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飞跃;另一方面伴随着大众化的过程,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也出现了"井喷",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面对许多人"毕业即失业"的感慨和评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发展高等教育与就业的"两难"又该如何寻找突破口呢?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民工失业加剧,这种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周期性失业,既与结构性失业交织,又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应确立以促进农民工就业为目标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完善并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包括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同时引导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一夜之间席卷全球,多少人面露无奈之色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残酷的就业竞争,我们不禁深思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如何才能解开大学"毕业=失业"这道社会性难题。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一夜之间席卷全球,多少人面露无奈之色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残酷的就业竞争,我们不禁深思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如何才能解开大学“毕业=失业”这道社会性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失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有力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加入WTO,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升级势在必然。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失业与就业成为一个很现实很突出的问题。而如何扩大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如何促进莱芜市城镇劳动就业,本文作了初步的调查和思考。一、存在问题(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2001年莱芜市结转上年的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及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及其家属、新增加的失业职工等共需…  相似文献   

9.
张静 《辽宁经济》2006,(12):80-81
当前,对于中国面临的两大最紧迫的任务:一是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二是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改革过程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走依靠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来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充分挖掘教育在促进就业中的巨大潜能,就有可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联动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松  周江涛 《改革与战略》2011,27(3):180-18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对存在设计缺陷的失业保险制度形成倒逼机制。国内学者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联动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感性认识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使失业保险制度由保障功能为主转向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联动机制,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王波 《乡镇经济》2005,(10):48-50
失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本在深入分析我国失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民就业问题的探讨程君,余秀江随着我国农村体制的深入,农民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观注。失业是就业的对立面,要就业实际上就是要减少失业,甚至消除失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农业劳动者占绝对数量的国家,对农村有没有失业,农民会不会失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工殇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发展减缓,我国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的现实,再加上大学生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等状况,让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而沉重的就业战,这与我国近30年历史上出现的诸多就业问题相比,更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之窗:有人认为,毕业即失业是由于他们就业心态误区造成的。各位认为这些学生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避免就业误区?胡卫东:大学毕业生放平心态,就是要把就业起点放低一点,眼光放  相似文献   

15.
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在原企业已无工作岗位,且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愿望又未在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职工。失业职工是指因各种原因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到当地劳动部门登记、领取《失业职工登记证》的职工。失业职工是城镇失业人...  相似文献   

16.
隐性就业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再就业工程过程中,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的同时,另一种新的就业现象。一、隐性就业的特点第一,以下岗(失业)现象来掩盖实际就业本质。隐性就业者表面上被作为失业(下岗)者对待,实际上处于就业状态,就业状态可能是...  相似文献   

17.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展开。但是,我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各种有利条件,也要看到再就业工作任务的艰巨与紧迫,就业压力大,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以更高的自觉和更大的力度,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在安置失业人员的过程中 ,各城市遇到了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突出矛盾。由于失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 ,企事业单位用工条件过高以及失业人员就业观念的落后 ,导致异常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人民政府通过举办转业培训、调整招收政策、组织劳动力调剂等治理政策和措施 ,满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愿望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解决了结构性失业问题。回顾这一历程 ,为我们提供了治理结构性失业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2008年4季度以来,处于劳动力市场高端和低端的大学生和农民工两大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在存量失业群体有增无减的情况下,2009年城镇又将新增劳动力1300万人,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如何为这些劳动力找寻出路也就成为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文章将结合经济学理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非自愿失业。大学生非自愿失业的类型特征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蔽性失业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业弹性系数较低、产业链低端落后、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分割是造成大学生非自愿失业的根本原因。大学生非自愿失业问题的解决。定一个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归根结底要依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