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正>我不同意土地换社保,理论上讲,是因为社保不是商险,在某种程度上,社保其实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所以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社保都是政府统筹与个人缴费相结合,而且大头皆由政府出。如此,若让农民用土地换社保,这明显与社保的公共服务性质相抵触。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方面看,笔者不同意土地换社保,是因为社保不是商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社保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所以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社保都是政府统筹与个人缴费相结合,而且大头皆由政府出。如此,若让农民用土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土地也一直被视为是具有基本且重要的保障功能。那么,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的保障问题也就成为农民土地权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在推动“土地换社保”工作,相比以往的征地不考虑农民社保,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是,“土地换社保”还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农民是不是需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才能获得社会保障?土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出了土地换社保的改革方案,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从短期看,相比无任何社会保障的低价征地、变相征地,土地换社保是一种进步,是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和公共财政制度还不完善的制度背景下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5.
<正>农民进城是否必须放弃原有农村土地?在我看来,是可以商榷的——无论是以土地换保障或是以土地换户籍,"保障"或者"户籍"都是一种福利,而非财产。当政府获得农民的土地时,必须给予农民相当的补偿,而不是通过一些未来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租金差异化动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中,不同主体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同,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高,而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的租金要求较高,且期望的租金还要包括劳动力机会成本。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租金的博弈直接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土地租金的高涨,使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出现倒挂,但政府的补贴又维持了这种不健康的租赁关系。农地租金的非理性增长影响了自耕农的壮大和发展,使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公司化,农业公司对利润的博弈导致了套取政策补贴、农地非粮化等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景堪忧。建议构建进城农民土地退出机制、扶持培养自耕农、建立多种途径的农业经营合作模式、提高农民社保水平等措施,促进农地经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日,随着《福建省农村进城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窗口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该省农村进城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了。以其就业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民月人均纯收入为月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18%,其中单位(雇主)缴10%,个人缴8%。参保对象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8%费率内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人们深入探讨的隐性问题:一是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所积累的基金可能会长期被用于城镇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导致资金再一次从农村大量流失;二是强制性定期缴费和政府政策扶拷、农民自愿加入的模式都不适合于农村养 老保险的推广;三是城乡医疗保险的并轨解决不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其根源不是对农村医疗不是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投入不够,而是农民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为此,农村社保制度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制度的构建和推广必须基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村》2010,(6):76-76
现在很多农村在城市化过程中都实行“村改居”,让农民以土地换取福利。针对这一趋势,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城市化本来为农民公平正义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口,但是我们有些地方,一拿土地换身份,二拿土地换社保。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林业经济》2015,(2):8
社保费占工资四成以上专家呼吁下调我国"五险"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社保支出占员工支出比例过高,企业交不起,员工不愿交,有些干脆就不交了。专家呼吁适当下调,人社部也对此回应,会适时适当下调社保费率。油价12连跌!燃油税再次上调,汽油再降1毛3据国家发改委消息,1月12日24时起,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0元,两个因素相抵,汽、柴油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社会当前处于加速转型期,农村社会关系正在快速发生变化,且不同地区的变化也不平衡。因人地关系不同,土地产出能力差异也较大,土地回报越少的地区,农民越愿意进城务工经商。如果农民进城失败,还要返回村庄。正是‘空心化’的村庄,为可能进城失败的农民留下了退路,使得他们不至于变为城市贫民。在人地关系紧张的地区,进城务工者若难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就业与收入,他们与农村则仍有紧密的联系。而在人地关系较宽松的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则较稳定,"空心化"程度也较低,这些地区的农民进城,会将  相似文献   

12.
避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陷入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宅基地改革之所以争议很大,不外乎有人担心农民把宅基地卖掉,会失去安身立命之本,或者大量城市资本到农村抢购囤积宅基地甚至乱占耕地。其实,只要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国家其实已经提出了宅基地改革的负面清单,那就是严守三条底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其实还可以制定更多的底线防控风险:第一,进城农民要完善社保。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每年获得流转收益,另外也让那些不需要宅基地的农民获得宅基地转让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农村》2007,(3):32-32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虽然政府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强制企业涨工资,但可以强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纳人其中,并相对降低农民工的缴费水平,现在城里人的社保缴费水平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0%左右,农民工可交社会平均工资的8%左右,并且设立全国通用的账户,就像当年的“全国粮票”一样,拿到哪里都能得到承认,并且可以续缴。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出台的《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地方政府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根据调研情况,如果地方政府能尊重农民意愿,并用市场化的办法实现宅基地权益的交易,用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办法实现耕地的有序流转,让农民带着土地权益进城,效果会比较好。但有的地方对农民施加了压力,致使农民土地权益受损。高层明确叫停不当做法,有利于城市化健康推进。此项政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地块较为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耕地撂荒、村民增收乏力等问题,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紧抓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机遇,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上下功夫,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目前,该区304户农民退出土地达416亩,通过规模化发展生态种养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获得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天津市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今年内将制定出台有关指导性意见,选择不同典型开展试点,争取到2007年基本建立起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采取个人、集体、政府共同出资的办法,个人缴费部分,按照区县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大龄失地农民很快花光补偿款的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土地换保障”的实验,政府不将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款发放给个人,而是用来缴纳养老保险,一定年龄的被安置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但金额较兜如果农民要用土地才能换取城市户口和社会保障,我是坚决反对的。城乡户籍以及附着的社会福利的差异,本身就是_种社会不公平,必须消除,这已是社会共识和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作通讯》2009,(15):19-19
一、“新农保”新在哪里? 说“新农保”是因为以前有一个“老农保”。“老农保”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试点推开,但由于制度设计、社会条件、配套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到1999年进行了整顿规范,“老农保”的工作基本停滞了。农民对参加“老农保”积极性也不高,因为当时筹资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实际上许多集体没有补助的能力,政府扶持政策又长期不到位,最后就剩下农民自己缴费给自己养老,而“新农保”新就新在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农民养老。  相似文献   

19.
今年陕西计划完成90万户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少年落户。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相似文献   

20.
德国农民的权益保障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国农民组织是德国农民权益的代表,全权维护农民各方面的权益;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民养老和医疗等方面能充分体现其作为农民权益支柱的作用;德国政府在依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民进城工作权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确保农民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