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贫困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扶贫的总体计划,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力资源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同时加大劳务输出,促进转移就业的稳定开展,进一步提升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增加经济收入,早日完成脱贫目标.因此,本文根据农村贫困的人力资源,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 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不能达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准的状况。这种贫困状况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得到改善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Ragnar Narkse)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R.R.Nelson)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都揭示了经济贫困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是一种高度稳定的均衡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河北省农村贫困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农村贫困现状的分析描述,进一步从农民收入、支出及国家的扶贫政策三方面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少、支出多、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扶贫政策效果不佳等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认为,农村的贫困状况有所减缓,但未得到根本改变;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北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2016年江苏省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较为突出的非收入维度贫困,其中健康维度贫困最为突出,饮用水和生活用电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为显著,且分析时段内多维贫困程度略有提升,总体上苏南地区非收入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较为严重;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主要来源于健康、炊事燃料、教育和卫生设施4个维度,其中健康维度的贡献度最大,炊事燃料的贡献度次之,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贡献度大体相当;收入脱贫农村家庭的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健康和教育维度贫困程度相对较低是部分家庭2016年实现收入维度脱贫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骏 《经济问题探索》2005,(11):126-128
消除与减缓农村贫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消除贫困的根本之计。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及扶贫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及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技扶贫是在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实现内源发展,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分析科技扶贫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与重大现实意义,概括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时间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系统性的完善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与反老年贫困的对策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断裂"。文章采取了过程与行动的分析框架,从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老年贫困的多元成因,既有正式制度的缺失与排斥又有非正式网络的缺乏等结构层面上的原因,也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层面的原因,还有家庭与个人方面的原因。从行动的视角看反老年贫困的实践,提出了从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不同层面协调起来共同化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消除贫困必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成就.2000年底,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至3000万,实现了党和政府提出的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庄严承诺.但是,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还未完成,3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有待解决;即使是初步解决了温饱的贫困人口,也还存在稳定脱贫、巩固温饱成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个人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相对较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针对公共利益的公共投资对消除贫困和缩小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投资也需要讲究效益,本文在分析贫困者参与农村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和农村公共工程扶贫效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公共工程扶贫效益的总方程式。农村公共工程的效益从成本收益上看,是由贫困者参与农村公共工程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的;从影响因素上看。农村公共工程扶贫效益是农村公共工程的目标选择、位置效应、时间效应、覆盖面、漏出效应、挤出效应、资金使用效率及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投资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等途径提高农村公共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在反贫困领域已经进入了"两轮驱动"(低保和扶贫开发)的历史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对扶贫开发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扶贫开发既要发展又要救济,发展与救济目标同时兼顾。未来应确立"发展型"的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格局,实现正确激励,充分调动贫困地区人民的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竞争,扶持先进,梯次前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其是城市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从巴西反贫困经验看,中国在城市反贫困问题上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阶层收入,保护农村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给予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平等待遇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晓嘉  刘鹏 《经济与管理》2007,21(11):18-22
从宏观角度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为例,采用2005~2007年的各县(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合作医疗对各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有显著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有效地减轻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15.
从现实状况看,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反贫困模式的成效呈递减趋势.因此,为探究村民的行为选择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文章在合理界定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项选择Probit模型来分析村民的行为选择在"农村脱贫"中的作用.该模型的Gibbs抽样估计结果显示:农村的企业数量、村务管理效率、村民就业结构、村民受教育程度、村内公共投资力度及村民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均构成我国农村贫困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如期实现了精准脱贫的目标,成功按期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同时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深度贫困地区和人口的扶贫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退化或返贫,应当是后扶贫时代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经验证明,当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按标准成功摆脱贫困以后,会出现一定的退化现象,从而需要有一个脱贫成果的巩固期.特别是那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表明,政府在农村教育、研发和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都可以显著地减少贫困,但其边际减贫效果是不同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合理地安排对于农村公共投资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8.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33个经济不发达县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个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结合当地扶贫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使用落实情况统计资料、劳动力状况和后备土地资源统计资料,我们详细分析了贫困地区这三个要素对经济增长和脱贫的作用,以及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重点强调资本投入及资本投向对于贫困地区脱贫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人才短缺与流失是限制乡村脱贫与振兴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处在脱贫攻坚与实现振兴的关键时期,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本研究以国家级贫困县P县为例,归纳总结其在人才引进、新型农民培育方面的经验,即政府调控和市场行为相结合。依托“第一书记”政策引才到村,提升“抢人大战”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基层乡村社会能动性,培育新型农民。引才和育才措施有效地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才促进贫困地区脱贫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