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界     
《中国报道》2014,(1):24-27
嫦娥三号长空奔月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2.
科技     
《走向世界》2014,(1):8-9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高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勘探,同时也是1976年后人类探测器首次的落月探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几千年的月球梦终于以“嫦娥一号”的形式变成了现实。而“嫦娥”也算是真争气.目前已经顺利进入了环月球轨道.这探月工程的成功自然又成为了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10,(10):70-70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运载着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拖着橘红色火焰直冲云霄。 嫦娥再奔月,全球同关注。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与三年前发射的嫦娥一号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改进。 嫦娥二号首次使用高灵敏度X波段深空应答机技术与嫦娥一号使用的S频段相比,嫦娥二号首次使用X频段。探月二期工程将采用X波段测控体制,嫦娥二号对此体制将进行先期验证。  相似文献   

5.
"3,2,1,点火!"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浐河畔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号测控指挥大厅,响起干练雄厚的调度声.千里之外的大凉山深处,嫦娥三号怀抱"玉兔"腾空而起,向"广寒宫"奔去. 14日21时00分,首次应用于中国航天器的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嫦娥三号开始实施动力下降.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11分钟后,"嫦三姑娘"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完美上演.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国际上首次搭载微波辐射遥感系统,并成功"测量"月壤厚度,就此开启了全新的"科学之眼"。作为"嫦娥一号"微波辐射探月理论研究队伍,复旦  相似文献   

7.
印度“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以轻盈为特点,发射重量约1.3吨,比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都要轻,且燃料约占了探测器重量的一半。探测器造价约8300万美元,设计寿命为2年,它将在距离月球表面约100公里的轨道上工作,利用携带的各种仪器收集月球地理结构、化学构成及矿藏等数据,科学家还将根据收集到的月球地理数据绘制高精度的三维月球地图。  相似文献   

8.
环球科技     
《中国高新区》2014,(1):16-16
正玉兔号月球车进入休眠期2013年12月26日5时2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精准控制,让玉兔号月球车完成月夜模式设置,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此前,嫦娥三号着陆器已于25日11时左右进入"梦乡"。据介绍,月球上每个夜晚时长超过14个地球日,最低温度可至零下180摄氏度。由于月夜期间无法得到太阳能帆板供电,"嫦娥""玉兔"需进入休眠,并依靠自身热控系统保持体温度过寒夜。为此,我国首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加两相流体回路方案,帮助它们保温。此次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15日深夜,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那一刻,满满的自豪感在严秋萍心中激荡:"我们公司研制的密封圈就在运载火箭上!"严秋萍是宁波信远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因为工作她认真负责、专注投入,今年3月,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和"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栾恩杰院士是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我国探月工程已实现“六战六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将为我们讲述哪些精彩的探月故事?记者:为什么要做月球探测?栾恩杰:我们从1998年开始,筹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时,就把空间技术,也就是火箭、卫星、地面设备等做了规划;还有一个是空间应用规划,也就是现在说的“通导遥”,  相似文献   

12.
5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裸眼观测月球并绘制月球图;400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绘制并广泛发表月球草图。在中国古代,人们同样观测月球,并有诸多美好传说;现代社会,中国的嫦娥系列实现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成功完成,第一颗棉花种子在月球发芽……现在,中意两国大学生共同绘制月球图,月球观测迎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科技     
《科学发展报告》透露,中国的月球探测项目将坚持开放性,工程的实施过程和科研项目都谋求广泛的国际合作。 有关部门将于今年正式提交探测使用的设备,“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明年年底可待命出厂。据月球探测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介绍,中国首次月球科学探测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以月球表面可利用资源的勘测为主要目标,探测重点包括月球三维影像获取、月壤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矿物资源分布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月球探测器携带的有效载荷主…  相似文献   

14.
探月工程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当嫦娥一号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飞向月球时,仰望苍穹,参与组织过数十次航天发射、成功地将数十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兼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马兴瑞,内心充满喜悦和欣慰。能够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并在其中提纲重要角色,在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上留下足迹,这是让他深感一生的光荣与骄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对其进行实地勘测将是我国天文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难度高,月球上没有空气,连降落伞都无法使用,因而要想在月球表面精确软着陆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落在斜坡上,月球探测器就可能“翻车”,无法正常工作。此次“嫦娥一号”卫星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预定撞击点。是一次很好的演习。  相似文献   

16.
印度第一个探月飞行器——月船1号在月球表面发现有铁矿存在。这是探月工程有史以来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测到有铁以及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元素存在的证据。这一探测发现是由月船1号搭载的由美国航天局研制的月球矿物绘图仪(M3)所完成的。M3探测到在月球表面存在着类似于“辉石”的含铁矿物。  相似文献   

17.
"嫦娥二号"的发射备受瞩目。9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启程赴西昌前夕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从航天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述中国的登月愿景。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CE-1)和“嫦娥二号”(CE-2)探月卫星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10年10月发射成功。其中CE-1卫星配置了8种类型的科学探测有效载荷: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谱仪、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日前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作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发布仪式井讲话。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2007年10月24日晚,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11月7日,在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