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企业会把对员工的大部分关注都放在入职管理和在职管理上,想方设法在员工就职期间从工作、薪酬福利、环境、组织文化、员工关系、职业发展等多种途径保留员工,延长其在企业的工作周期。然而,管理者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企业做了多大努力去做员工保留计划,也无法改变新生代员工爱冒险、随性、喜欢"游走"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个性特征。面对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在未来仍将延续的离职率,企业管理者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离职员工管理,不能在给员工办完离职手续后就"挥一挥衣袖",从此和员工"作别江湖"。从一定意义上讲,离职员工群体是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
善待离职员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映 《企业研究》2006,(4):36-38
与跨国公司相比较.国内企业仍局限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更喜欢将注意力与激励手段倾注在现有和潜在员工身上.却忽视了企业的离职员工.不重视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多数大企业具有一套比较完备而职业化的“新员工入职及培训流程管理”.但极少有企业对离职员工同样具有良好、完备的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随着企业内“目标理念”的兴起.企业间的人员流动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吸引优秀员工却日益困难.故加强离职员工管理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离职员工不但能继续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且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加强、改善离职员工的管理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绩效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员工离职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合理的人员流动有利于员工、企业及社会的发展,但频繁的人员流动不仅会阻碍员工的职业发展,而且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文章以义乌市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从个人、组织和外部环境三大因素来剖析员工的离职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影Ⅱ向员工离职的首要因素是婚姻和家庭,其次是薪酬水平和发展前景。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企业员工就业工作时更加注重情感类因素,打破了"唯利"导向的职业观。企业的职业观正在向着更加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核心的今天,通过人才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组织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保留员工,合理进行员工离职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新挑战。本文首先进行员工离职管理现状分析,进而阐述雇主品牌内涵及其在员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基于雇主品牌的员工离职管理新模式,为员工离职管理助力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无论你提供多好的机会,多高的薪酬,或者多么优越的环境,有抱负的员工总会被看起来更好的地方所吸引。所以,没有企业可以百分之百地保留现有员工。但企业可以做的是,不把这部分人作为损失,而是发掘成企业的宝贵财富。传统意义上的"离职管理"属于"员工关系管理"或"劳动关系管理"的一部分。通常,公司的"离  相似文献   

6.
老板该如何向核心员工许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流动是正常的,但流动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年前离职的员工大多是企业想要辞掉的员工。而作为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则大多是炒老板鱿鱼,离职高峰期大多在年后的3月-5月。但凡是核心员工,一般都是企业千方百计想留下的,通常也给予了不薄的待遇,然而他们为什么还要离职呢?岔子究竟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员工离职是企业中的常态现象,这种现象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影响,但是对离职员工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本文以自愿离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对离职员工的价值、离职员工的延续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通用电气公司法"对自愿离职员工的等级划分进行了剖析,提出采用恰当的延续性管理手段对自愿离职员工进行管理,离职员工将会成为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员工流动是企业的一种正常现象,但流动也是有规律的。 一股来说,年前离职的员工大多是企业想要辞掉的员工。而作 为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则大多是炒老板的鱿鱼,离职高峰期 大多在年后的3月-5月。但凡是核心员工,一般都是企业千方 百计想留下的,通常也给予了不薄的待遇,他们为什么还要离 职呢? 岔子究竟出在哪里?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彭丽敏 《人力资源》2011,(10):76-79
员工关系管理在中小企业的现状和谐的员工关系对企业来讲就像是润滑剂对于机器一样,平时感觉不到它的作用,一旦缺乏,庞大的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如有的利用工会组织来专门协调和处理员工关系,典型的就是一些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有的则在人力资源部设立专职人员来完成员工关系的管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就设有专门的员工关系经理。但在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员工关系则没有  相似文献   

10.
有些企业担心一旦惹怒离职员工,会把企业更多的商业秘密泄露出去,但这样实际上是对那些员工变相地姑息纵容  相似文献   

11.
王晶  韩平 《企业导报》2013,(2):40-41
我国关于离职员工的研究仍较多关注于员工离职的原因,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关于离职员工管理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的。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离职员工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离职员工管理的价值。为企业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离职员工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HR来信:我公司自成立开始,员工流动一直非常频繁。很多员工在离职后,也不做工作交接,以至于有很多工作脱节。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继续出现,我公司在规章制度中明确约定:员工离职的,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公司递交辞职申请,并就手头工作按照工作交接明细上的规定进行交接。但是实行以来,员工的离职申请一旦获得批准,之后的一个月,员工基本上就不再工作了,交接工作依然是草草了事。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加强员工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与市场》2004,(4):52-53
当年底、年初企业考核员工业绩的时候,员工通常也会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工作是否顺心、能力是否得到了发挥、薪酬与付出是否成正比等,而一旦出现落差,员工就很可能考虑跳槽。再加上此时年终奖已经攥在手中,可以不带遗憾地离开,所以每年春节之后企业往往会遭遇一场人员离职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一种长期投资。然而,对员工培训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培训后员工如能留在企业中并利用培训中获得的技能或能力为企业服务,则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若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首先分析了员工培训后离职的各方面原因,然后提出了规避受训员工离职风险的策略与措施,希望能对处在这类困境中的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晋升对人才的激励与保留作用。有调查显示,仅有21%的人员离职是因为薪酬,而50%以上的人员则是对职业发展前途不满意。具体表现为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晋升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杨威 《人力资源》2007,(22):31-34
曾经有位记者到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厂采访,看见一名员工在车间工作时汗流浃背,问他:"为什么不把电风扇向自己吹而朝机器吹。"这名工人极自然地回答:"机器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蒙上灰尘而缩短寿命,所以电风扇要朝机器吹。"这个极平凡的小故事,显示出这家企业员工与公司已经心心相印,融为一体。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使员工与企业心心相印,才能留住优秀人才,保持企业永盛不衰的竞争力。本文将以M化工集团为例,讲述企业如何建立人才保留及员工离职预防机制,将离职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相似文献   

17.
姜博 《人力资源》2007,(22):26-30
人才若不为我所用,就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所用,越是核心的人才,就越是如此。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高管人员离职,甚至集体跳槽,引起企业、甚至行业震荡的消息时常见诸媒体。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经常面对员工的离职问题。在倡导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始采取措施管理离职员工,维系良好关系,以期这些人才在离职后还能为组织发挥余热。然而员工离职总会对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离职之后再进行管理难免为时已晚,须从"管理离职员工"转向"员工离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如何留住一线员工,已经成为相关企业共同关注的难题。本文以某五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其员工离职的详细信息进行筛选、统计、提炼,分析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招不进,留不住"的用工现象,找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员工离职的三大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获得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却面临着巨大风险,最为严重的是受训员工的离职,这既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本的损失,也会严重挫伤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一些企业认为对员工培训会增强员工的离职倾向。本文从组织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企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并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风险防范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员工离职带来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离职是有成本的,因而员工离职存在着离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本文通过对离职成本收益的分析,得出了最优离职率理论,并就实现最优离职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