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鱼池的泛塘现象是由于水中缺氧造成的。在夏天,日照强烈,鱼池水温随之升高,池底各种有机物、水生动物和养殖鱼类急剧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得整个鱼池水体的溶氧量大大降低,最后导致泛塘;如果天气阴雨连绵,光照条件差,鱼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中溶氧的补给来源锐减,也会发生泛塘;此外,水质过肥、老化、营养物质过剩或者恶化而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偏低也会引发泛塘。一、预防泛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现将虾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碰到的常见水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简述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一、溶氧不足水体溶氧产生的主要途径是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大气中氧气的溶入。溶氧对虾蟹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溶氧充足,虾蟹摄食旺盛,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溶氧不足,虾蟹摄食、消化功能下降,呼吸作用增强,能量消耗大,生长缓慢,免疫力降低,轻则影  相似文献   

3.
<正> 鱼类等水产品在越冬期间,常常因条件缺陷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直接死亡而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将近几年常发生的问题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越冬期间的常见问题1、缺氧 冬季鱼类虽然摄食、活动量减少,但仍需要一定的溶氧来维持缓慢的呼吸。水中的溶氧主要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来补给。然而,在寒冷的冬季,池塘水面一旦结冰,空气中的氧气就不能溶于鱼塘中,如果遇到大雪覆盖于冰面,尤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了能够更加方便认识鱼类浮头、泛塘的不同情况,把鱼类浮头分为两大类:水体溶氧偏低浮头,水体溶氧不低但仍浮头,并就在不同情况下引起的鱼类浮头或泛塘如何有效防控对策进行介绍。一、水体溶氧偏低鱼浮头或泛塘1.养殖密度过大引起的浮头。当鱼类密度过高的时候,到了夜晚特别容易浮头。  相似文献   

5.
<正>在水产养殖中黑水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恶劣水质。黑水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淹青使水质变黑,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过多使池塘水质变黑,藻相不平衡和倒藻等四种。黑色水质会降低水体中的溶氧,使水生动物免疫力下降,生长受阻,且极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如果不及时调控甚至会造成泛塘  相似文献   

6.
正池塘大面积死鱼现象是困扰养鱼户的关键性难题,严重影响养鱼户的收益。池塘大面积死鱼现象有多种原因,笔者总结归纳了几种常见大面积死鱼成因和解救方法。希望能给养鱼农户带来针对性的借鉴与参考。一、缺氧泛塘缺氧泛塘主要包括越冬时池塘水体太瘦,鱼类缺氧浮头死亡:养殖场水源紧缺,高温季节因补、换水不及时造成池鱼死亡;池塘水体过肥,雷阵雨引起水层对流导致死亡,养殖中表现为浮头死鱼;连日阴雨造成池塘溶氧过低,引起池鱼浮头死亡等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六、翘嘴红鲌池塘成鱼养殖技术要点翘嘴红鲌是生活在水体中上层,耗氧率较高因而生长较快,又因为口中位而向上翘,极擅长吸吞表层含有丰富氧气的水;因而翘嘴红鲌易浮头难泛塘,能高产。1、池塘条件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的鱼池。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2-2.5m,池底平坦,淤泥不厚  相似文献   

8.
一、水草对水质环境要求。(1)水体溶氧在自然条件下,水草呼吸耗氧量与水草总量成正比关系,但白天光合作用的有效产氧量却不与水草总量成正比关系,水草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在池塘表层20~50cm,造成上层溶氧过饱和状态时,过多的氧气溢出水体进入空气,而晚间水草呼吸耗氧是立体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通过实践积累,就秋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动物发生浮头、"泛塘"等现象总结出几点原因与防治举措。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体征,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养殖鱼类便不能存活,且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鱼在不同季节对氧气的要求各不相同。当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养殖鱼类的生理需求时,养殖动物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继而浮于水面呼吸,用口吸取氧气,这种现象称为"浮头"。在精养高产的养殖池塘中,水产养殖动物放养密  相似文献   

10.
<正> 黄鳝适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要求水体溶氧量大于2mg/L。低溶氧会降低黄鳝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饵料转化利用率,严重时会引起黄鳝泛塘而死。因此,黄鳝养殖池水体增氧对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经济》2011,(6):53-53
水产品池塘养殖中,缺氧、泛塘造成养殖品种死亡,是目前最常见的渔业灾害。要防止养殖中这类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从目前来看,养殖池塘缺氧、泛塘事故的造成原因,大致可分为3种:气候性引发、内源性引发和外源性引发。根据引发原因的不同,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12,(2):38-38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等高附加值水产品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这些水产品一般生活在水体底层,对水体底层溶氧要求较高;同时普通水产品的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对水体质量、池塘溶氧量特别是池塘底部的溶氧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其生存生长都需要氧气,且不同种类、不同鱼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鱼生活在水中,水体中含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生长。当水中含氧量低于其最底限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泛塘"。青、草、鲢、鳙通常在水中含氧1mg/L时开始浮头,低至0.4-0.6mg/L时就会窒息死亡;鲤、鲫鱼的窒息范围在0.1-0.4mg/L,比四大家鱼要稍低一些。缺氧"泛塘"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静止的水体中,特别是高温季节更易发生,尤以池塘见多。  相似文献   

14.
<正>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直接影响到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是决定水产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和射流式增氧机都解决不了池塘底层水溶氧偏低的问题。底增氧技术可有效提高池塘整体溶氧,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能耗、饲料和药物等成本,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目前已广泛推广。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投饵量的增加,水体富营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水体增氧方式主要有化学增氧、机械增氧、生物增氧等几种方式,现将其增氧效果介绍如下:一、几种增氧方式的原理及使用方法1、化学增氧。主要是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投放一些化学制剂,其遇水后在水中发生化学作用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化学增氧剂一般为过氧碳酸钠、过氧酰胺、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中的任一种,增氧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效。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通  相似文献   

16.
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水质恶化总会伴随着泛塘现象,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近年来,由于水体污染或干旱等原因,大多数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有的养殖池塘一池水养到底。因此由于水质变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经常发生。现将应急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3,(10):57-58
<正> 在水产养殖管理中,水质的管理首当其冲,管理好水质溶氧是其中心环节。然而,在以追求高产为中心的养殖模式中,缺氧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于天气突变等原因引起溶氧骤降而泛塘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水产动物生长高峰的夏季,池塘有机物含量升高,池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缺氧是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不能满足鱼类的生理需求,进而引起"浮头",甚至"泛塘",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池塘缺氧鱼浮头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引起缺氧的因素能够预测缺氧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轻乃至避免缺氧的发生,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池塘高密度养殖、轮捕轮放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养殖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养殖过程中的泛塘、突发性鱼病、中毒等意外突发情况也时常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较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现就养鱼季节中常见的一些突发情况及处理措施作以下介绍。一、泛塘引起的突发性死鱼泛塘指当养殖水体中溶氧量低于鱼体忍受最底限时,就会引起鱼类大规模窒  相似文献   

20.
<正>高温季节,养殖鱼塘发生泛塘死鱼事故十分常见。如何加强鱼塘管理,搞好预测,科学处理,减轻损失是渔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本文根据多年池塘养殖实践,对鱼塘泛塘的发生、预测,临池操作等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一、鱼塘发生泛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