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改变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目睹了现代化住宅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改变.从卫生间公用的简易住宅楼到设施完备、配套齐全的现代化住宅,从人人熟悉的单位职工宿舍到各色人等混居的住宅区,从居委会管理模式到物业管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住宅、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9,(10):18-24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以来,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产生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国近现代史开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历了现代化意识的萌芽、现代化的自主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创新四个历史演进阶段。本文从现实基础、鲜明指向、应有之义、创新之举、必然选择五个方面,一一对应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4.
贺世明 《活力》2022,(16):124-12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深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实际上与时俱进,提出了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再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丰富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辟,超越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人类探索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理论,历经挑战与回应、准备与探索、创建与起步、继续推进与快速发展、转型升级与日益科学、全面深化与体系构建六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契合中国社会发展形态的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使中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赶超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从经济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从公平优先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转折和跨越式飞跃,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以实现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始终强调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始终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之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研究在我国结出了创新之果,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中国现代化可“三步走”,并在2015年实现首次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日前在北京宣布:从1950年到2001年的50年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从26%上升到78%,年均上升一个百分点。他说:“如果这种速度保持不变,我国有望于2015年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缩小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处于两次现代化并进阶段何传启说,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  相似文献   

7.
陈刚 《中外企业》2002,(2):69-73
本先从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与条件角度考察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与全球化的互动和相互关系,进而分析中国区域现代化的缘由与现状,最后把视角转向分析与把握从区域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道路与途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和本质要求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接着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中国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由中国影响到中国因素再到中国力量。以集装箱运输为现代化标志的运输,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以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席卷全球。70年代国际集装箱已经进入到现代化集装箱运输。当时的中国上海、广州、天津三个港口,加在一起是1.8万标箱。这不到阳逻新港的开港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取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落后走向发达的必然趋势和应然选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出的一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径。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这条路径的开辟和拓展呈现出一定的演进逻辑,由模仿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演进轨迹,既有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般内容,也有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因此,剖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探寻其演进规律,总结其演进经验,为持续走好新时代现代化新道路,奋力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一、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雄厚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波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提出中国科技现代化“三步走” 在中科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面向社会开放的“科学与中国”系列学术报告会上,路甬祥作首场报告。他在题为《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的报告中提出如下观点: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当中,“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路甬祥认为,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实现应走在前面,其“三步走”的目标包括:第一步,到2010年前后,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第二步,到中共建党一百年之际,即2021年左右,初步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国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当时世界强国中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实现科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理事于维栋研究员说,中国现代化水平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如果保持1960年至2000年四十年平均发展速度不变,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在2015年前后达到百分之百。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等五家单位近日联合举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专家座谈会”,于维栋在会上做“中国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上个世纪后五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0年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中国已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中期进入第…  相似文献   

14.
<正> 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我们可以进行各个不同角度或综合一体的研究,但是如果不能从由传统到现代这样一个历史转化的时代意义上来研究,就不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社会实践价值作出深刻的透视,也就不能找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因而也难以充分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因此,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到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一、现代化进程及其发展模式现代化,通常被社会学家的专业术语概括为“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从自发到自觉兴起了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浪潮,截至2003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0.6%,占世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进程中,毛泽东同志立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由“走俄国人的路”转向走自己的路,从仿效苏联经济模式到开始突破苏联经济模式,反对把苏联、东欧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和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区域政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的交织演变共同影响着中国的人口迁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最新数据反映出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在规模上,从零星迁移到大量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增速加快;在结构上,乡—城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城—城迁移人口占比提高;在流向上,从单向迁移转变为多向迁移,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并存;在范围上,省内迁移是人口迁移的主流,就近迁移趋势增强。其中,区域政策对人口迁移的流向特征和范围特征影响较大,而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则对人口迁移的规模特征和结构特征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区域政策、户籍与就业制度的改革来引导人口的迁移,以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回望十年,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使人们对城镇化的未来充满期待.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这一切都表明,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已经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19.
梁艳华 《企业研究》2013,(10):172+175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而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现在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0.
在迎来中国"入世"20周年之际,本文基于简要回顾,总结"入世"对于中国推进现代化事业形成的创新驱动,框架式和突出重点地考察概括相关两方面值得重视的进步:一是"入世"对中国税收改革的催化和与之相关联的制度与政策配套——从实施关税改革到统一内外税制,从推进增值税改革到构建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二是"入世"对中国税收法治和管理现代化的促进——完善税收立法,提高税收立法级次,增强税法透明度;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新技术成果,大力发展数字化金税工程等.今后深化直接税改革、优化国际税收协调等重大事项,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