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斌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7)
人才集聚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作为河北沿海地区重点区域的北戴河新区,如何通过人才引进达成产业规划目标是政府部门的头等重要工作。本文对北戴河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从人才“集聚”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珠海集聚高层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从长效激励、协同创新、企业引领、供需匹配等方面分析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探讨珠海市如何优化服务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完善评价奖励机制、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引才方式、探索共享机制,谋划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和措施,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粤澳深度合作发展的新形势下开辟出珠海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在雄安新区建设进程中,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成为其核心动力。本文结合共享经济的背景,提出了以人才共享的方式创新雄安新区人才集聚机制的论题,以期达到实现雄安新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目的。本文首先对从雄安新区人才集聚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着重分析了雄安新区实施人才共享机制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最后对如何在雄安新区实施人才共享机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围绕重点产业集聚人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专家咨询、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对其六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及配置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围绕产业集聚配置人才需要新的理念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将不断产生和释放集聚效应,这对人才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更加注重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人才的集聚化程度。本文介绍了人才集聚,归纳了人才集聚的动力因素、国外人才集聚模式、人才集聚载体及人才集聚效应,讨论了人才集聚软环境建设,分析了产业集群、人才流动及其相关政策对人才集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人才集聚能力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虽然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各自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强调了个别关键要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关键要素是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出发,介绍了不同学术领域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和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以首都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核心,通过首都资源与周边区域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的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区域。2010年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行政资源整合的重大决策。两区深度融合,统称新区(大兴—开发区)。本文结合首都经济圈的范围和功能等相关理论,重点分析新区(大兴—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优势,对新区在首都经济圈中的发展方向和功能进行定位,探索新区在首都经济圈建设中如何与周边地区加强产业转移和对接,助力新区高端产业发展,促进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集聚效应的产生,即产业集聚成长过程带来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相互抵消后的净效应。一方面随着物流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和组织数量的增加,这些企业和组织之间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实现了空间组织的优化;另一方面是内部企业的交互作用形成反馈循环,导致物流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促使集聚经济效应发生,在集聚经济效应的作用下产业集群规模实现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5,(6)
产业集聚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区域重点选择承接产业具有指示意义。为使兰州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运用产业动态集聚EG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视阈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阐述产业集聚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兰州各工业行业的数据,对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将其结果分为低、中、高集聚度层级,以此层级分类选择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并针对性地提出承接产业的对策建议:第一,积极承接中集聚度产业,提高承接产业的集聚优势;第二,自然承接低集聚度产业,培育未来承接产业集聚能力;第三,加强承接主导产业转移,打造精品产业集聚新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师资竞争,民办高校逐渐认识到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其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管理和激励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针对当前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稳定性差的问题,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5)
本研究在详细调查北戴河新区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戴河新区人才引进工作滞后的原因,从人才引进出发点、引进模式、引进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北戴河新区在起步、发展和稳固阶段,文化、旅游、科技三大产业人才引进的三维矩阵式动态模型,以期为北戴河新区的人才发展和培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区域化、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等特性。产业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存在的合理解释,也是产业集群的优势所在和不断完善的推动力。通过产业集群的有效培育和发展,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种目标。不同主体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不同,其思路也不同。政府在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方式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内涵与中国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无畏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3,17(4):2-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有竞争力产品的生产商(协作企业)有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趋势,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落。这些产业群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产品不仅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且显示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加本国的产业竞争力,都在推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内涵与结构的研究,总结国内外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特征,最后提出中国发展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韩祥宗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11,(6):9-11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苏州市正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以人才集聚促进产业集群,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度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推进"1010工程",将苏州真正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城市。文章总结了近期苏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落实“无锡千人计划”.不仅是无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高科技产业城的战略选择,也是江苏法尔胜泓异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公司作为苏南地区首批唯一的国家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日益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战略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谋划。在对高层人才战略内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并以山东省经济社会人才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山东省的高层次人才战略,即以科研导向型向产业导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
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采用区位商法对我国纺织企业的产业集群集聚度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产业集群内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经济发达程度在推动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用纺织行业工业产值计算的区位商是判别我国纺织产业集群集聚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