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维霞 《活力》2012,(14):78-78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是一个关键环节,各地电视台都要严格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准时播出,这是广播电视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从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情况看,影响安全播出的各种各样因素有很多,作为一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一线工作人员。必须时刻提高个人思想认识,落实自身工作职责,百分之百的确保播出无差错。同时,也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故障的准备,这就对我们广播电视值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相似文献   

2.
邢玉华 《活力》2011,(7):153-153
电视编导工作是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业务性、艺术性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广播电视的宣传方针、宗旨、各类节目的设置、报道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播出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它是电视节目的选题、编改、制作、审定、播出等工作的制作者、组织者、经营者。作为编导,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而且要对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成败和艺术质量负有重大责任。有人把编导工作比作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心脏”。  相似文献   

3.
张磊 《活力》2012,(14):84-8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台播控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广播电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具有音频工作站节目制作、网络播出、计算机程控信号切换和数字压缩卫星广播传输的新的播控系统。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带来的是广播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因此更需要在广播电台建立一个完善的广播节目信号播出监测和应急播出的安全播出保障系统,对整个播控系统播出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测和监督。以提高系统和设备的运行质量。确保广播节目信号的安全优质播出。再先进的设备播出系统都有出故障的时候。广播节目播出过程的每一环节出现操作失误都会对广播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合肥广播电视台全数字硬盘播出系统的启用,解决了模拟播出的诸多弊端,大大提高了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画面的质量。文章从安全备份、播出控制、应急预案等方面着重介绍了这套系统的安全方案以及日常技术维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电视播出系统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使得现代播出系统与传统电视播出系统形成了很大的差异。现代电视节目的播出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电视播出设备,而且还依赖于大量的具有精湛的维护与管理技术的电视播出技术人员。现代电视播出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已经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模式发展。这便对电视播出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当然在应对挑战的同时,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应现代电视播出系统的维护与监管的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视频硬盘在电视播出中的应用情况和硬盘播出系统的特点,并对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软件、硬件、网络传输系统维护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硬盘播出是目前我国电视传媒采用的高新技术,它彻底改变了播出系统的机构和操作方法,是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的综合应用。文章论述了西双版纳电视台将两个频道升级改造为数字硬盘播出的使用情况及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8.
朱延金 《活力》2014,(2):35-3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硬盘播出系统数字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而切越来越成熟。硬盘播出系统在播出工作中以其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稳定、便于管理、素材充分共享、操作简便灵活和节省资源等诸多优势已成为电视台在播出系统改造中的首选。双鸭山电视台在采用硬盘播出系统之前,采用的是录像机结合切换台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播系统,播控技术落后且大部分设备已老化,故障率不断增加,对安全优质播出构成了很大威胁。建设一套高水平的硬盘自动播出系统以改造我台现有的播出系统已是当务之急。而采用硬盘播出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节目质量,降低人员工作强度,避免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播出事故同时还可为电视台将来的全台数字化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硬盘播出是目前我国电视传媒采用的高新技术,它彻底改变了播出系统的机构和操作方法,是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的综合应用。文章论述了西双版纳电视台将两个频道升级改造为数字硬盘播出的使用情况及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0.
播控计算机端口扫描在实践应用中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硕 《活力》2011,(8):80-80
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服务器和RAID技术不断成熟,电视播出系统也逐渐从传统AV电视技术平台过渡到以网络为基础的IT信息技术平台。目前播出系统设备都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硬盘播出系统更具有网络化、流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因此播出部门的安全播出管理措施也必须适应数字播控系统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谈电视台播控系统的日常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延金 《活力》2011,(6):47-47
电视台在采用硬盘播出系统之前,采用的是录像机结合切换台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播系统,播控技术落后且大部分设备已老化.故障率不断增加,对安全优质播出构成了很大威胁。一、硬盘播出的应用情况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得以在各级电视台成功应用,使得以硬盘存储为基础建立电视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的方式已被业内所认同,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魏珊珊 《活力》2011,(13):54-54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主宰。是一组节目的核心人物。集采集、编、播于一身。从节目的采制到播出,始终是节目的播出者,又是制作者和组织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要接触到各行各业.也要活动在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会在人民群众中留下好或不好的印象。我认为作为献身广播电视事业的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富有独特鲜明的主持风格,淡泊名利、端正心态.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献身电视事业的坚强意志,才能在广大的观众心目中留下十分完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目前已完全渗入到电视的编辑和制作领域.而在视音频领域,视频信号存储和处理方式正逐步过渡到数字方式,最终将由数字方式所取代.同时,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已完全进入实用阶段.这些条件成就了数字硬盘播出技术,这项技术能极大的提高电视台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提高播出质量,方便素材节目的保存和交流,以实现采、编、播一体化,所以数字硬盘播出系统,是电视台视频编辑、播出的发展方向.就电视台如何对数字硬盘播出系统的进行设计已达到最终成功实现应用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李万军 《活力》2014,(2):87-87
作为边远地区的电视台,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上级主管部门安全播出指示和各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精神,把防范安全播出事故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狠抓安全播出管理,让边区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9月1日起,按照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国内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20点之间的黄金时段,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这样,孩子们在这一时段内所看到的全部是国产动画片,一向让小观众们喜欢的进口动画片,则要在20点以后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16.
硬盘播出系统的维护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论述了视频硬盘播出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并对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软件、硬件、网络传输系统维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构造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数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具有传统的基于磁带的模拟播出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视频服务器采用开方式的软硬件平台和标准的接口协议,系统的扩展能力强,能够与未来全数字、盘基化、网络化和多频道节目共享,并与外线性节目制作、编辑网络互联,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新一代播出系统与传统方式大不相同。1 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播出系统是以切换台为信号源切换中心,以录像机为主要信号源。传统的播出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延金 《活力》2014,(3):76-76
近年来,各地市的广播电视播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呈现出爆炸式普及态势,各频道之间达到了素材共享,节目播出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减轻了播出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在更新改造设备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静电原因,使机器设备运行出现不良状况。静电不仅会使计算机设备运行出现故障,严重的还会导致一些元器件的击穿和毁坏。静电是电视播出机房发生最频繁、也是最难消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10,(6):75-75
近两年,全国电视剧的播出市场超量播出、无序播出等现象,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这些大剧、好剧都是每个台花大价钱购买来的资源,大家都想抢先、抢快地播出,因为如果不先、不快就会落后于别人,这样就会演费台里的资源.购买了资源的每个台都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去排播,电视剧的播出市场肯定就是一个无序竞争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要求零秒停播率,涉及安全播出的各环节均需安全可靠,而制作和播出等特别重要负荷供电要求更高.对安徽广电新中心西区10kV电力机房低压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