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劳动市场需求方短边均衡的假设下探讨了贸易结构的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在随后的经验研究中,本文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建立了贸易结构变化影响就业的偏差分析模型,对1992-2003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使用的影响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1992-2003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对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贸易结构变动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框架,运用投入产出法和两极分解法对我国1998~2009年工业部门贸易结构变化的能耗效应进行分析。将贸易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单位产出耗能变动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进行细致探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以2007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为分界点,在此之前贸易结构总体朝不利于能源节约的方向变动,此后则开始向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就业结构演变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运用曲线回归方法探讨了就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就业结构变化K值对就业结构变动的速度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就业结构日益高级化,在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就业弹性理论,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关联度,通过计算我国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的结构偏离度,我们发现高技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扩大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贸易结构变动出发为研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近年来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动。理论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要素密集度变化和技术进步偏向等机制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出口发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口发展则具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本供给作用于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要素密集度、出口行为、所有制性质、产业技术特征和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都将带来差异化影响;数字贸易进一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丰富了对劳动者收益变动的思考,为以稳就业夯实民生工程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朱可嘉  邓晶 《价值工程》2010,29(5):108-110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在国际贸易问题上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将以我国近年来我国制成品贸易以及我国商品贸易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我国制成品贸易受商品贸易条件恶化和收入贸易条件变化改善的影响,同时对未来两年的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以及制成品的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8.
肖玉  涂乐宇 《企业导报》2011,(11):145-146
以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灰色关联度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不协调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第二、三产业具有一定吸纳就业潜力,但吸纳就业人员不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FDI流入不足、工业增长乏力、国有经济比重偏高是造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FDI不仅能够促进东道国的贸易增长,还会对其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影响。本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中国1990~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FDI促进了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并相对减少了中国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需求。这表明,FDI有助于中国实现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交互效应模型,在利用DEA方法估算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与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其对整体就业的贡献,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8~2008年江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显著影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变动)、产业结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动)以及城乡人口结构(城镇化率变动)在制度约束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乡人口结构,加速城乡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非农就业水平,推进农村产业非农化,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从而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一、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其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的贸易结构.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在世界制成品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从最初的出口初级产品到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产业结构迅速向高新技术方向升级.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4):167-168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决定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河北省县域2001—2010年统计年鉴资料,运用结构偏离度分析方法,揭示了河北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扩大就业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金融行业外包服务数据为样本,沿直接与间接两种影响渠道,分析承接金融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数量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就业数量变动的流向与趋势进行测算,深入到了劳动力就业质量层面。实证结果表明,承接金融服务外包可以扩大第三产业的相对就业比重,改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平衡。但不熟练工人的金融外包业准入将受到限制,加深了他们的就业困境。如何借此机遇将大量低技术劳工培训成合格人才将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研究还提出了针对这一新产业形态未来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尤其在制成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对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的技术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两国间贸易的真实竞争互补关系.本文借鉴Lall(2000)对制成品的技术分类方法,在详细考察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技术结构演变路径的基础上,深刻阐明其背后两国间竞争互补关系的变化,得出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且不断增强的结论,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长久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就业效应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刘伟、李绍荣(2002)通过研究产业构成对经济规模、要素效率的影响及产业布局调整对中国当下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前进需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同时要提高第一、二产业拉动效率。李晓嘉、刘鹏(2006)研究了1978年以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之间的变动关系,通过研究不同的指标,发现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不对称,就业迁移落后于产业调整。千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着眼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组建关于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数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安锦、张煜(2015)通过分析中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就业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河北省产业调整和就业变迁过程,通过研究河北省产业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探究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就业效应不足,进而引导河北省产业升级方式的转变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引起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八五”时期以来,北京市三次产业劳动就业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以及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内部升级效益对就业的影响,拟为北京市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调整就业结构,维持就业稳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牵动全社会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而且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长期战略问题。当前,我省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必将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就业增长机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一方面,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就业数量、就业结构的变动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