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在供应链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对海关供应链安全认证的管理机制展开全面的研究,包括对我国海关的供应链安全认证的准入机制、海关对于授权外资企业的监控机制、各类供应链上的行业协会对于授权外资企业的协调和专业支持机制、与供应链安全相关国际组织的协助交流机制的构建。海关构建并实施供应链安全认证新模式,为促进世界贸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并积极促进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十年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越来越呈现出生产国际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决策全球化的特点。从事国际性生产、销售和管理的跨国公司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结构的主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在其全球化战略中,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越来越受到众多跨国公司的重视。究竟隐藏在起背后的动因和战略意义是什么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优化营商环境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上海的营商环境在行政审批、产业政策、税收协调、建设用地、企业成本、商务信用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因此,上海应该着力构建与国际贸易中心相适应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凸显,通过完善全球框架下的自我治理,调整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经营管理,参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规则治理以及承担全球发展的责任管理,积极融入到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构建中。中国作为全球跨国公司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依托其庞大的市场空间、战略资源优势以及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积极的引资政策红利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新发展阶段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稳定广阔的投资空间。跨国公司应积极发挥链接新格局的节点优势、创新驱动的研发优势、利益集团的政治优势以及全球资源配置优势,在中国市场寻求发展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一些顶尖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等都从供应链管理入手,取得了新一轮企业竞争的成功,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也已经开始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展开了全球供应链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朱桦 《上海商业》2010,(1):16-19
上海在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进程中,既要关注新平台建设如虹桥商务区.更要关注贸易功能的集聚,特别是现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升级转型、各类贸易企业的集聚发展.新兴电子商务交易的超常扩大,这些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竞争新战略──供应链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厚  张红 《商业研究》2000,43(4):37-39
对新形势下跨国公司的新特点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观点,介绍其实施的 基本步骤与注意问题。从而,说明供应链管理将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经营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上海商业》2009,(10):1-1
管委会主任由副市长沈骏担任;薛全荣担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还设立两位专职副主任及四位兼职副主任。目前,管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综合交通组织管理、区域规划发展统筹、组织实施区域开发、指导协调属地管理四方面工作。《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下一步将按照法定程序报请审批,最终将以市长令的形式发布,  相似文献   

9.
10.
《上海商业》2010,(5):42-43
2009年9月,在跨采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和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共同为上海进口产品展贸中心揭牌, 联合国上海采购物流中心则由联合国助理秘书长Warren sach先生与国家商务部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共同揭牌.国家商务部与上海市有关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两大平台落户上海五角世贸商城,并将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12.
《上海商业》2009,(7):1-1
2009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参事研讨会召开 日前,2009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参事研讨会在沪开幕。研讨会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国务院参事室支持,北京、重庆、江苏、浙江、武汉、南京、沈阳、成都、西安等17个省、市政府参事室共同参与。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认为,国际贸易中心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集聚扩散的枢纽.也是集研发、制造、金融、航运、服务.会展、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全方位整合过程。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将对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上海商业》2009,(8):1-1
理论动态 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菅和平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逐步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比如.原本的贸易设施主要依赖海运.如今却依托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的集合.原本的贸易功能以商品集散为主要特征.现在转变为以市场话语权和价格发现为主要特征。如今.国际贸易中心一般具有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  相似文献   

14.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之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讨论涉及到了更多的领域和更到的范畴。2007年讨论的热点问题涉及供应链战略规划(兰伯特)、供应链流程标准和绩效考量(凯特),精益供应链(Goldsby)等理论前沿,还涉及到了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上海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经历了起步、形成、巩固3个阶段,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对外贸易传统、专门人才和贸易主体的"集聚效应"、内外贸易的一体运作带来的两个市场资源集中配置、完善健全的服务体系和适于创业的社会环境等。对外贸易推动了近代上海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上海成为全国的商品集散地、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工业中心。今天上海重建国际贸易中心,必须要有内外贸易的共同发展;要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与周边城市群建立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要有相关行业的均衡发展;要有开放的促进贸易的社会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对上海发展作出的战略定位。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市场体系、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在我国国际国内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上海在新形势下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全球范围内产品内分工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主要方式,而外包作为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上节约成本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无论是数量还是范围在迅速扩展,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跨国公司外包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新技术革命、国际贸易整体环境改善、发达国家对外包观念和政策的转变、发展中国家积极主动的接包政策导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是跨国公司外包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为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贸易功能、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方面必须推进转型发展。为促进转型发展,打造一个低交易成本的商贸环境,上海应培育各类贸易主体、提高国际贸易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建设服务贸易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开始了全球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全球化增加了整条供应管理中的风险,很多企业力图在风险出现后寻找降低风险的方法.本文基于博弈论思想分析全球供应链管理内生风险,并探讨降低或避免风险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三个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的战略决策,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上海发展的战略构想。要实现这“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贸易必须先行。如何在21世纪前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是当前急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作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