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经营者》2013,(1):62
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中,有两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官员",一个是"职业经理人"。这两种人左右着中国汽车的发展说起我和《汽车商业评论》的渊源,已经八年了。那时,《汽车商业评论》还不叫"汽车商业评论"。从那时起,这本杂志就以一种宗教的热忱、清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索强烈感染了我。从此,我和《汽车商业评论》相伴至今。开始合作的时候,我的评论话题集中在我颇有体会的汽车营销范畴,后来逐渐又加入管理的内容。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又对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前途表达了自己的挚爱和忧虑。这几年为该杂志写文章,总觉得酣畅  相似文献   

2.
就这样旁观     
《经营者》2015,(2):64-65,24,25
鼓励,我们欣慰;批评,我们接受;建议,我们感谢。呕心沥血一百期,我们并非是孤独的旁观者。编者按:转眼8年已过。2015年2月,这本叫做《汽车商业评论》的杂志终于把第100期的字样印上它的封面。对此我们倍感骄傲,却又诚惶诚恐。100期,对于一本商业报道类杂志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喧嚣躁动的移动互联时代,尤其是对坚守"中国汽车意见领袖"平台的我们。100期,见证了一个行业的风云变幻,它们串联起中国汽车产业的路径、形态,过去、现在、未来,也呈现出一本杂志跌跌撞撞的创业史。  相似文献   

3.
李显君 《经营者》2015,(2):71-73
我个人喜欢这本杂志的角度,认为它对实践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要超越国内的同类杂志我接触《汽车商业评论》时间不长,原来不知道有这本杂志。在商业评论类的杂志里,我只关注《哈佛商业评论》和MIT的《斯隆管理评论》,而国内已发行的那些"某某商业评论",我个人觉得既没有理论的超越也没有实践的升华,因此,这些最初模仿《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的杂志经营得都不是很景气。  相似文献   

4.
千百万人都在做汽车的强国梦。现在不是要不要做强国梦,而是怎样认识强国梦、怎样实现强国梦今年的7月15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是个重要的日子,围绕着这个日子,各种活动纷纷展开。《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应该是最早举办类似活动的,3月30日在第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我们就以"榜样"为题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同时还隆重出版了一本同名画册。到现在,整个行业的纪念活动算是达到了一个高潮,包括一汽自己也低调举行了自己的庆生活动。中国汽车记协组织的"纪念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百名记者共话汽车强国梦座谈会"是其中一个活动。恕我孤陋寡闻,这个组织在我从业1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我们《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合高校在2012年拿出10万元奖金举办第一届中国汽车新闻奖评选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马连华 《经营者》2015,(1):17-18
昨天收到了新闻奖的奖金。因为捐了一半给儿童保护事业,组委会很支持,自己掏钱把我的税金免了,免税高达3200元!感谢《汽车商业评论》的大方和对儿童保护的支持。这个捐款算是我们一起捐的。今天我发现这本杂志不仅做得认真有内涵,还很有品德,不仅仅是一本商业杂志。同时再一次体验到中国税真高。11月16日,在由《汽车商业评论》发起的第三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上,我很荣幸获得一等奖。组委会颁发了两万元奖金,我当场宣布,将1万元捐给儿童保护事业,其中,专注防女童性侵的北京"女  相似文献   

6.
张豫 《经营者》2015,(2):81-82
每个月都有那么一天时间安静地喝点茶、理一理思路,在没有底稿的年代,能用纸和笔手写一些想说的话和文字,也是一种幸福和这本杂志的缘分在于多年前认识了总编贾可。那是2000年,当时我在一个美国汽车咨询公司做顾问,办公室在北京。那时的老贾还是北京《环球企业家》杂志的一名资深记者。有一天,他到我们公司会议室采访一些关于汽车市  相似文献   

7.
賈可 《经营者》2015,(2):18
如果读《汽车商业评论》能激发你的创造力,那说明我们的激情没有枯竭;否则,即使自己不厌倦,这本杂志也没有意义"喂,亲爱的朋友,《汽车商业评论》出刊100期了,你说,我们的存在对你是有必要的吗?"梦里面,我千百次截住每一个过往的人,不厌其烦地问。你慷慨地一次又一次拥抱了我,嘴里欢喜又疑惑地答:"有必要呢,但是,难道你自己不相信吗?!"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经营者》2014,(7):23-23
感谢《汽车消费报告》杂志的汽车历史栏目,我上初中的儿子很喜欢汽车历史,而贵杂志开设的汽车历史栏目让我儿子开阔了视野。一本杂志的成功除了满足既定读者的需求外,如果也能让非既定人群接受它的观念,那这本杂志一定是本有生命力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贾可 《经营者》2014,(20):149-149
世界上还缺少一家新的汽车公司?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现在中国汽车界还缺一个金轩奖. 从《汽车商业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去年开始创办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也就是轩辕奖.今年年初进行了第一届的评选,社会反响非常好.国际上的很多主流媒体都做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0.
《汽车商业评论》2011年3月即将举行的2011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就探讨其中一些话题。我们期待您能够抽身参加,并提出您的最佳见识当您看到这本《汽车商业评论》版《中国汽车蓝皮书》的时候,农历新年的钟声已经敲过,您也已经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这  相似文献   

11.
读者     
请给企业家一个8《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3-4期《李书福真相》、《哀兵仰融的最后一战》、《又见他》拿着这本杂志,反复摩挲,恍惚中一个吉祥数字8在脑海里冒出,让我悲从中来。8年前,许多人是那么肯定,李书福是个异想天开的疯子,居然想在中国办民营企业造汽车;8年前,许多人也那么肯定,仰融虽然确实一举超越了那么多国有或合  相似文献   

12.
袁锋  郭梦康 《经营者》2014,(3):24-25
在闲暇中阅读一本精美的杂志,对我来说是种生活的享受,尤其喜爱汽车杂志的精美图片和符种新车的体验文章。所以,各种汽车类杂志就经常伴在我的桌旁。《汽车消费报告》杂志在我阅读过的众多杂志中算是很有特点的。这本杂志的排版很有个性,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备种大图的组合排版方式.很有互联网的感觉,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有这样排版的汽车杂志。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的汽车发展现状,并与世界发展速度进行了对比,指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从汽车热的原因入手,指出欲进军汽车产业的企业应求真务实和防范风险,提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建议汽车发展应坚持“政策引导,自主创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四项对策。展望了我国汽车发展曲折与进步并存的前景,也阐述了“中国制造”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何成立?如何成立?朱德照为《汽车商业评论》口述他在服务一汽32年后,又赶往天津不辞劳苦、白手起家的创业史编者按80岁的朱德照仍然坚持每天看英文汽车杂志。2010年9月16日晚,上海嘉定大酒店,从天津赶到此地参加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年会的他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长篇访谈。见到记者前,他正用笔在一本英文杂志上做标记。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不看就觉得少点什么。合上杂志,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15.
杨锋磊 《经营者》2015,(2):116-118
犀利,并不意味着尖酸刻薄,也不是说教,通过不懈努力,用让人易于阅读的故事还原事情本质,并提出建设性思考,力求给人如沐春风的温暖很有幸,我赶上了《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创刊第100期。回想一百期杂志所跨越的八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尽管跨度并不算太长,但若是将100期杂志放在一起,其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字贤 《中国企业家》2004,(10):119-119
2002年和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引发了中国汽车产业又新一轮投资热潮,各类投资主体对汽车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大为高涨。这里有汽车生产企业本身的大规模投资,也有大量新进入的民营资本和非汽车产业的国有资本。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已从过去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市场供求矛盾加剧。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17.
黄刚 《经营者》2010,(1):14-14
我是在首都机场的VIP室看到你们这本《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的。说实话.现在这个时代,在那些林林总总的杂志堆里,能够找到一本读得下去的东西已经很少了。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我总是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好的读物。前段时间,我发现《心理》月刊是本不错的刊物。大多数文章是认真写的。还有一本读物《时尚先生》我觉得也不错。这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希望能够有好东西冒出来。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能够亲自体验时光流转,那么我们会站在什么地方来观察过去,会以什么态度来记录历史此刻,我坐在办公室里敲下这期杂志的最后几段文字,几个小时后,这些文字与其他的160页将被印刷成册,随后送到诸位读者手中。这本杂志的名字是《汽车商业评论》,在45个月之前,它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阳光 《中外管理》2011,(12):3-3
《杨沛霆卷首"千字文"》序言《中外管理》杂志总编、创办者,也是我敬爱的父亲杨沛霆教授20年卷首语合辑,在我们杂志创刊整20年之际,终于面世了。感恩读者,做企业的贴心人这本合辑,  相似文献   

20.
接触《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时间并不长。我学的不是财经相关专业,以前对商业杂志了解不多,但对商业方面的兴趣由来已久,平时也积极关注产业、公司方面的新闻。了解途径,主要是门户网站和财经方面的书籍,但深感其对公司、对CEO的关注、解剖不够。后来,有机会接触到这本杂志,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信息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