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法人股东是指那些管理别人的钱并将其进行投资增值的公司和组织,如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人寿保险、互助基金、银行等。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法人股东常被称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培育机构投资者对于降低国有股的比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司制企业崛起,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已成为国际趋势。公司制企业表现出明显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点,两权分离使股东不可能完全控制管理层,经营者则以各种手段来摆脱股东产权约束与监督,侵犯股东权益,产生的这种利益冲突就引发了公司治理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使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持股比例不断上升,对公司治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股票市场上以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引发了国际股票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的革新,客观上也起到了抑制市场操纵行为的作用.下面,我们对国外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的监管模式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壮大,逐渐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在机构投资者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基金持股,基金持股能更有效地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并能通过自由现金流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丽琨 《财会通讯》2013,(11):51-53
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倾向于长期投资和价值发现,其介入将对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改善公司业绩的同时,稳定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通过2009—2011年2985个公司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机构投资持股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还发现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差异性影响,持股比例较高的基金持股和保险公司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显著,而持股比例较低的QFII由于近年资本市场的鼓励和政策支持,同样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如何衡量投资者保护水平,本文从公司层面构建了包含投资者知情权、公司治理结构、股东财富最大化、投资回报及公司诚信等五方面内容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指数,并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选取深交所39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状况,经实证研究后结果表明机构持股与中小投资者保护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2008-2012年沪深A股的经验数据,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分析了CEO的政治关联在其中的调节和中介作用机制,考察了企业不同产权和不同经济区域下,该作用机制的效果和表现。研究发现:基金持股和QFII持股显著降低了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社保基金持股对此无影响;机构持股对负向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CEO的中央政治关联和CEO的政治关联强度显著降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正向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民营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的CEO政治关联也显著削弱了机构持股对正向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从机构持股如何影响盈余质量和债务资本成本视角,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机构持股对债务资本成本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类型的机构持股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机构持股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中,盈余质量具有中介效应;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提高盈余质量,降低债务资本成本,提升公司价值,而券商、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债务资本成本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股东保护是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构股东的迅速壮大,机构股东已成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9~2013年度上海证交所A股的387个上市公司年度观察值为对象,实证验证机构股东持股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效应。深层次研究发现,当公司为国有控股时,随着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反而会降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国外机构股东没有国内机构股东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显著,基金类机构股东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机构股东制衡度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关系。据此文章基于资本市场和机构股东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角度来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独立的机构投资者并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占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两者持股比例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和BETA高度显著负相关.而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由于不是独立的机构投资者,无法发挥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两者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成本和BETA系数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治理因素,在"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模式下,逐渐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发挥着正面作用.文章选取自然资源信息视角,采用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媒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资源型上市公司的自然资源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沪深证券市场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小。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还发现,BETA系数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盈利水平和独立董事占比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分析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与国内基金在投资能力等方面的异同点。实证结果表明:有QFII参与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高于没有QFII参与持股的上市公司,这说明QFII在A股市场中表现出了能够选择更高收益股票的能力。在公司绩效、QFII持股比例和基金持股比例的回归分析中发现: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QFII持股比例和基金持股比例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基金与QFII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能力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箐 《企业经济》2012,(7):179-181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拿破仑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能做大做强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以股东权益保护为核心内容的股权文化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构建和谐股权文化的必要性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外部股权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公司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企业由过去单一股权的纯国有独资公司,变成了股权结构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形成的集团架构,股权成为维系集团所属各子公司的纽带,股东身份更为复杂,既有国家股东,又有法人股东;既有机构投资者,又有社会公众股东:既有公司管理层持股,又有员工参股。如何兼顾公司发展与股东利益,以及如何解决股东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分析了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小股东利用累积投票制选举了由机构投资者提名的董事候选人为董事,成功否决大股东提名的董事候选人的动机和原因,并得到以下启示: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小股东可以借助一定的法律制度保护自身的利益;机构投资者的带头作用对公司治理起到积极作用;股权结构较分散、非"一股独大"的公司更能吸引机构投资者持股,从而更能促使机构投资者积极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具有改善公司会计治理、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意愿。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会计治理受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机构投资者的联合行动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监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约束及激励公司管理层行为等路径参与公司会计治理、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利用2008—2014年数据研究了不同投资期限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并分行业进行了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积极;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差,说明长期机构投资者相对于短期机构投资者更能参与公司治理,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有必要提高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督促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资本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处理公司中的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建立一套多层委托代理、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制度,这套制度因公司委托代理而产生,同时为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服务。治理结构的作用不涉及公司业务经营问题,其主要功能是权力的配置,即所有权的约束。这是一种较为狭义的理解。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与公司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疲于奔命的CEO们最重要的任务似乎就是向投资者每年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和令人满意的分红方案。而在日本,总裁们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则小得多,可以潜心于企业内部组织建设,集中精力于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透过管理差异的表象,我们认为两国大公司迥然不同的治理结构模式就是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比如美国公司个人持股率相当高(通过机构投资者.如各种基金),股东会因为公司业绩不良而“用脚投票”;而日本公司法人持股和相互持股率高,股权结构相对稳定,股东为逐利差而频繁买卖股票的投机行为较少。很明显,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含而必然的联系,这种跨越两个领域的影响机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转持完成后,所涉及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社保基金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将成为持股比例较高的机构股东之一,将会带来公司治理主体之间新的均衡,引发治理主体的角色迁移。但社保基金介入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