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源颂     
婺源——地处江西东北部。县城紫阳镇南距上饶150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北距安徽黄山市120公里,是镶嵌在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婺源——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素有“书乡”、“茶乡”美誉。自唐代开元28年(公元740年)建县以来,人才辈出。文化遗迹遍布乡野,古建筑、古洞、古树和古文化“四古风韵”,绿茶、中华荷包红鱼、龙尾砚、雪莉“四色”特产,享誉古今,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2.
大畈乡“龙尾砚”开发初具规模婺源县大畈乡原为老区特困乡。为增加农民收入,他们狠抓“龙尾砚”的开发生产,利用当地丰富的砚石资源创办了乡砚石厂,形成了以乡办为龙头,村办为龙身,带动户办、联户办的生产新格局。据统计,去年全乡从事砚石加工的农户达97户共30...  相似文献   

3.
去了广东肇庆,回来见到安徽黄山脚下歙县的朋友,聊起如今的端砚、歙砚,当地砚石资源锐减,致使砚材涨价,砚雕师难为无米之炊云云。这番话或许有些极而言之,但就我所知,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出产端砚石材的几个著名老坑,经过上千年的开采,资源渐渐枯竭却是真的。作为对策,肇庆当地政府封闭了紫云谷的“老坑”和“痳子坑”等。而歙砚的石材产地婺源龙尾山,古坑所产也日渐稀少,致使歙砚价格飞涨,远非当年所能想象。  相似文献   

4.
去了广东肇庆,回来见到安徽黄山脚下歙县的朋友,聊起如今的端砚、歙砚,当地砚石资源锐减,致使砚材涨价,砚雕师难为无米之炊云云。这番话或许有些极而言之,但就我所知,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出产端砚石材的几个著名老坑,经过上千年的开采,资源渐渐枯竭却是真的。作为对策,肇庆当地政府封闭了紫云谷的“老坑”和“痳子坑”等。而歙砚的石材产地婺源龙尾山,古坑所产也日渐稀少,致使歙砚价格飞涨,远非当年所能想象。  相似文献   

5.
婺源盛产绿茶,历史悠久。婺源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三大特点,在国内享有盛名,长久地享誉欧美和苏联等国家。1935年纽约出版的《茶叶全书》称:“婺源茶不独为路庄茶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相似文献   

6.
明年年底,一条以上海金山为“龙头”,嘉兴为“龙身”,湖州为“龙尾”的“地下长龙”将蜿蜒在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面之下,它将为三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源。  相似文献   

7.
《宁波通讯》2006,(3):32-32,I0003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边界,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乡。这个山区小县与我国诸多其它古村落相比,“乡村”风格更清晰、环境史和谐、保存更完整。作家武旭峰曾说:“婺源如史,文人侠士彪炳史册,知书重义光耀千秋;婺源如画,小桥流水女儿尝纱,白云深处粉墙黛瓦;婺源如歌,泉水叮咚溪流欢唱,乡间孩童书声清琅。”从这个意义上说,婺源担得起“中国最美的乡村”。  相似文献   

8.
砚,又称砚台,是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的工具。砚与笔、墨、纸被合称为文房四宝而居之首,盖因“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纸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故被历代文人视作藏品珍玩。中国历代文人对砚的珍爱,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刻砚、赏砚、藏砚,慢慢地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风气。对现代人来说,  相似文献   

9.
闲话笔、墨、纸、砚郭文卿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而享誉盛名的要算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了。毛笔,传说是秦朝大将蒙恬制造,但不可信。他对毛笔可能作过改进,毛笔却不是他发明创造的,因为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毛笔。据专家研究,新石器...  相似文献   

10.
杨博 《中国西部》2012,(14):164-164
婺源,赴一个春天的约会。蛰伏了整个冬天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婺源,如人所愿,它是那么的淳朴秀美:清晨,薄雾笼罩着山峰;傍晚,炊烟缭绕着村庄;村头,古树苍黑如盖;村尾,木桥悠然独卧……这样的意象,曾无数次辗转出现在许多人的梦境里。  相似文献   

11.
王松兴 《中国报道》2011,(12):128-128
易水古砚,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故名。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1978年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齐名。  相似文献   

12.
江西婺源,这座遐名远近的“绿茶之城”,自古人杰地灵,尤其是山、水、桥、亭、石、树、涧、滩浑然一体,得天独厚的景观更令人赞不绝口。难怪唐宋以来便成游览胜地,渊远流长。为今婺源民间旅游融合传统、现代风味,不失古朴淳香,又添新俗时貌,颇其特色。  相似文献   

13.
婺源行     
婺源,这个赣东北小县名气颇大,她有朱熹、詹天佑等文化名人,有结构精巧的宋明清代徽派民居建筑群,有青山绿水、茂林修竹,以及独特的“鸳鸯湖”,可谓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互辉映。但,我们在婺源的揽胜中,却倾情于山间河溪,尤其那条弯弯段莘水。段莘水自五龙山的峡...  相似文献   

14.
老区特产     
江西婺源县盛产绿茶,其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唐代陆羽所撰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就有“欲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舍杂》载: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明清时期,婆源绿茶被列为贡品,获责靖票斋钦赐金字牌匾。  相似文献   

15.
趣闻     
河南周口六旬老人制作电动“龙车” 8月15日,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办事处康店社区的63岁老汉康明智老人花了5个月时间研制出一辆电动“龙车”。车身全长7米,重50千克,为实木雕成的青色龙爪和龙身。车子开动时,龙爪和龙尾会随着车子颤抖左右摇摆,引得很多村民围观,争坐“龙车”。  相似文献   

16.
婺源是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素有“四古”传承、“四特”扬名,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乡”和“中华红鱼之乡”,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通过了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相似文献   

17.
茶叶兴,婺源兴。茶叶在婺源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茶叶税收占全县财政1/3,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现有茶园16.5万亩,年产茶叶11万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婺绿的天然品质,婺绿被誉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多年来,上海外贸、省外贸总将婺绿拼配其他绿茶出口,婺源也向以此饮誉天下的“绿色使者”自豪自喜。随着茶叶市场全面放开,各地名优茶脱颖而出,婺绿之影响相形见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地位  相似文献   

18.
梁欣 《辽宁经济》2014,(6):60-61
2014年5月28日,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举行中国本溪第二届辽砚文化节.本届文化节由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主办,由本溪辽砚行业协会承办.文化节主要举办了“辽砚铭”、“奇石赋”作品征集,“品砚赏石”评比大赛及“辽砚文化论坛”等活动.此次文化节主要是交流和弘扬辽宁本土砚石文化,加强商贸合作,创新辽砚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提升辽砚、奇石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和打造辽宁特色文化品牌,推动辽砚特色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舞龙头的人     
舞龙头的人赵恒耕你,杨跃刚,真像闹元宵那龙灯队里舞龙头的人。你,率众奋搏一年,鸡年一鸣喜人。把个“龙尾”厂、亏损厂变为“龙头”厂、盈利厂。广昌地毯厂原先由外地厂管理销售,编织的羊毛毯半成品,压库卖不出去,1992年亏损1.7万元。令人称羡的是,199...  相似文献   

2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目标,也是过程,既要看到其本质要求,也要看清中国当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大现实问题,即“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流”、“村往哪儿变”,分别体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龙头”问题、“龙身”问题和“龙尾”问题,更要找到解决三大现实问题的有效抓手.当下新型城镇化道路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解决“龙头”、“龙身”和“龙尾”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重点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在“高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寻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