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郊城镇建设,是构建上海国际大都市现代化新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郊城镇建筑风格,事关上海城市整体形象,值得引起重视。 一、美化市郊城镇建筑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构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貌,美化全上海。建筑风格好比城镇的外衣,很能反映一座城镇的风采。上海中心城素有“东方明珠”的美称,如果郊区这片“绿叶”更具色彩,上海这座城市必将更显婀娜多姿。上海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必将更具吸引力。美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海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全市城镇体系建设共分五个层次,即中心城、辅城、二级城市、地方小城市、乡镇,而上海郊区城镇体系建设主要侧重于后三个层次。合理的城镇体系能最大限度地集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小城镇建设的整体优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上海将建立以中心城为核心,新城为辅城,中心镇为骨干,集镇为基础,与国际化大都市适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多层次有机结合的生态城镇网络体系,形成“中心城体现繁荣繁华,市郊体现实力水平”的发展格局。   但现在的问题是,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征用集体土地上时都遇到了较大阻力。 征用农地遇到的难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使用集体土地时,我们遇到三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如何确保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土地财产权应该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经济权利。基础设施建设使用集体土地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人,上海城市发展既充满了挑战,又面临着干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依据上海“三个中心”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龙头”的城市功能定位来确立其城市发展的跨世纪战略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十年,是上海城市建设力度最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起来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三大矛盾得到明显缓解,城市改造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努力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的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据从上海市统计局获得的统计资料 ,20世纪90年代(1991—2000年)上海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15亿元,是前40年总投资的7倍多;2001年、2002年的投资总额分别达到1984亿元和2158亿元,2002年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从1991年到2002年,上海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419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海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郊区6000平方公里和中心城区600平方公里正在互动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和服务体系,并将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发动机、增长极和功能集聚地。特别是洋山深水港开发和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为上海南缘的杭州湾北岸迎来大开发的黄金时期。最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批准同意座落于金山卫镇的上海金山国际贸易城为中国轻工产品重要会展基地,这是开发杭州湾北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中国轻工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允许农地农房入市,真的会天下大乱吗?我持否定的观点。第一层面,城地城房入市多年,天下没有大乱,为什么农地农房入市,天就会塌下来呢?是的,我国土地的市场化配置在城乡之间分岔而行,等于做了一个对照实验。城市土地也是地,城市房屋也是房,过去也被禁绝于市场之外,不过等到城地城房双双入市,天下大乱了吗?城镇的房地产流转,也没有妨碍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恰恰相反,正因为市场化配置土地,才发现了土地资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物流对于改进和提高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城市现代化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已被正式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为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上海市委,市府把加快上海城市物流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拟从城市物流的特点出发,对上海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作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海市人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这是一个令人振奋又耳目一新的目标,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世界级城市,特别是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森林,是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统一体,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要素。以科技强市、生态兴市的全新观念,加快建设上海城市森林,是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也是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手记     
《上海综合经济》2004,(7):14-14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快速变迁及其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效应,越来越来为人们所关注。上海的“一城九镇”建设,曾经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关于中国城镇建设风格和理念的讨论。现在,安亭新镇的设计和建设,用实践深化了这场讨论,并为此做出了阶段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上海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农村城市化逐步推进。早在五十年代,上海在城市规划中,就提出了逐步改造旧市区,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镇的方案,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迈向组合城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八十年代初,上海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方针,要求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充实和发展卫  相似文献   

12.
上海正以磅礴的经济爆发力,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和市中心区旧城改造目标的基本实现,上海城市建设重点正在向郊区转移,这标志着进入新世纪,城乡一体化将成为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向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2005,(12):80-80
九星村位于上海西南市郊结合部漕宝路六号桥南侧,隶属于闵行区七宝镇,有1117户农民家庭,3757名村民。1994年以来九星上下秉承“创新是九星发展的关键,求实是九星腾飞的根本”的宗旨,把握上海城市中心向郊区扩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及时调整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青山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性生态建设工程,是辽宁省政府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海城市加快矿山治理步伐,恢复生态环境,统筹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实施以"造绿、造地、造业、造城"为核心的"四造"工程,在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步推进,发挥了辽宁省青山工程示范点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在当今城镇化及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聚宝盆。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为郑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及约束条件,探析优化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展开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上海城市精神问题是其中的一个热点。社会各界都在研究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并试图总结和提炼出上海城市精神的主要内容。 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就要以重大载体为抓手。重大载体或重要活动,能够极大地升华城市精神。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使这座东方大都市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国际舞台.上海人的一流素质、一流效率、一流秩序.令世界刮目相看,形成了“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积极参与、争做主人,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海城市化发展现状评析衡量城市化数量水平的高低,在国内运用最广泛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城市户籍非农人口为基础。综合考虑外来常住人口(指在上海暂住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的因素,以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上海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在制定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有必要借鉴国外大城市空间布局的经验与做法,使上海城市规划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东京、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成熟、有序的空间结构,是长期不断优化调整的结果,其多心组团、建设新城、轴向发展、绿带隔离等做法,对上海城市规划尤有借鉴价值。一、建设副中心,疏解市中心的功能由于城市中心地区良好的交通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具有满足城市居民多种需要的综合性功能,许多大城市都存在单中心、同心圆式向外发展,市中心地区的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高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上,黄菊市长作了《新阶段、新起点、新蓝图:修订好迈向21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主题报告,对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重要阐述,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克强同志和来兴同志分别就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了专题报告。大会期间,与会同志还参观了城市总体规划征询展示会,并围绕黄市长的主题报告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整个大会开得紧凑有序,重点突出,信息量大,富有成果。同志们普遍感到,这次大会基本上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修订规划的指导方针的预期目标。这将有力地推动下一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根据讨论,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在以下五个方面统一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期专题从理论方法、实证研究和国际借鉴的角度,较为集中地探讨了城市功能和城市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理论方法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对“十一五”规划研究的深化,发展的新思考和新理念也正在形成之中,如果我们对理论方法问题有更深层的思考,那么我们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对自身客观实际的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预见也会更全面和更精准。上海城市化发展正在深入,城市文化功能的凸现,远郊新城的崛起,近郊商务型城镇的萌芽,中心城区功能性模块的网络化格局的形成,等等,这些都使我们感觉到上海发展的新境界正在涌现,但很难清晰地表述和描绘。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实践面前,越来越使人们感觉到的是基础理论的苍白,发展规划的相对滞后,政策法规的预见性不够,但可以相信的是发展中的新上海一定会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