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陈捷  唐天禄 《当代经济》2007,(12):92-93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文章分析了重庆市农业经济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出了重庆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和完善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体系建构等对策措施,以此促进重庆市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人们对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展重庆市职业教育,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第二农业学校、重庆市药剂学校等职业教育在学校、学生、教师、教学设施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生源不足、资金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这就为重庆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针对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探讨,为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开放型农业,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创汇能力。随着重庆市大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竭力培育支柱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开放型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3号)的精神,实现重庆大发展,分析了重庆市发展开放型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市发展开放性农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协调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对2003—2020年黄河流域9省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讨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短板弱项与路径选择。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随时间变动呈逐步提高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山东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具有优势,但是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较低,即各省份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与弱项。鉴于此,需要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各地区特色农业全面均衡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引领,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增强特色农业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将重庆市301个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得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示范点呈集聚分布且具有多中心核密度集聚特征;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的结果表明重庆市相邻区县间的示范点具有集聚的相似属性;局域自相关的LISA聚类显示,示范点多存在“低—低聚类”分布,主要在渝西地区;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示范点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较显著相关,但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最后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交通网络建设、旅游资源优化方面对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在对特色农业概念给予界定的同时,还阐述了特色农业作用、意义,并结合怀化地区的资源条件提出了怀化发展特色农业的六种主要模式.最后,对发展特色农业的政策选择阐明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把资源环境特色转变成农业特色乃至市场优势方面进行了很多艰苦探索,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仍然是一个农业弱省.笔者提出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是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入手,对该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宏  孙炎  李皎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98-99,105
结合云南省提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在对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该县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形势,并提出促进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国长 《生产力研究》2013,(10):110-112
文章通过对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了影响全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内部优、劣势条件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因素,提出了特色农业发挥优势条件、规避劣势因素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云才  郭焕成 《经济地理》2001,21(4):399-403
本文是在系统研究典型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东昌府区主要矛盾,制约因素和发展预期,提出了典型区“农村集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市场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在综合“集约性高效生态农业,三元种植,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东昌府区平原区区域专业化发展模式,“蔬菜+建筑业+工业”现代城郊型发展模式,“蔬菜产业化+现代化新村风貌塑造”发展模式和北部旱涝碱薄区”粮菜肥轮作+大牲畜养殖”等的区域性典型乡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争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空间结构;发展农村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人力资本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茂名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修顺 《经济地理》2002,22(4):506-507,512
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前景十分广阔。本文用生态学、旅游学的观点分析了藏名市的城市生态景观、农业生态和海洋生态景观等发展潜力,提出发展生态游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系统是事物普遍存在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系统特征尺度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以系统特征尺度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系统的特征尺度表现形式及系统更替演化规律;提出应在准确分析和判断地区资源系统运行状态及发展态势条件下,依据分析规划期与系统特征时间尺度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地区矿产资源的战略规划,为区域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合理规划与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宁  曾尊固 《经济地理》2001,21(5):564-568
本文从阐述世纪之交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入手,分析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的关系,进而就构建区域特色农业问题提出若干理论思考和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娟文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0,20(4):6-9,25
本文简介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出发,以北京,广东,湖北,西藏自治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现状及地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能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焕成 《经济地理》2004,24(4):502-504,519
研究农村能源及其开发利用,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中国农村能源资源类型与特点,提出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生态模式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利用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旅游竞争力——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发事件对区域旅游发展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却不多。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山东省17市为研究区域,对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下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并对每个市的区域旅游竞争态势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介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并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及具体划分方面,提出自己见解。通过计算1984—2004年间,我国西部地区广西崇左市、中部地区安徽滁州市、东部地区江苏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确定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我国中东西部地区实际,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产品地域品牌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研究派生了区位品牌或地域品牌发展的研究,本文正是从地域品牌研究的视角,切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及新疆地域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特点,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提出了由农产品原产地标志申请、农业企业化组织建设、农产品销售网络变革、农业科技和公共品牌投入组成的建设新疆农产品地域品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何运信 《经济地理》2008,28(6):968-972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