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决定着城市化建设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个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新设想,以解决城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长久之计,也是少数民族振兴与繁荣的前提保证。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开发与培养农村人力资源。本文通过对甘肃民族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状况与特点,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牛瑞杰 《发展》2008,(8):125-126
甘肃民族地区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几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5.
李育红 《发展》2000,(11):37-38
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民的不断分化,使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这就提出了乡村社会如何实现城市化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甘肃民族地区的实际,我们认为现有的大城市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容纳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这就使小城镇的发展成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城镇化的首选目标。   一、发展小城镇的客观必然性   1.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小城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产权主体和交易主体的各种交易活动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越高,交易活动的范围就越…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乡镇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地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其执政能力水平对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客观分析和认识甘肃民族地区乡镇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加强甘肃民族地区乡镇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将对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淑娟 《发展》2008,(10):86-87
一、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现状 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尽管如此,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英语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基础异常薄弱,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甘肃省各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将甘肃省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与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及甘肃省的经济状况作为参照,分析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及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开发建设刘仲华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民族在丝绸之路这个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上,你来我往,生息不已,甘肃古代各民族不仅在开发建设甘肃的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大熔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  相似文献   

10.
刘宏周 《发展》2011,(11):94-95
甘肃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历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甘肃城镇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速甘肃城镇化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适中、可行的城镇化方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来推动城镇化,以体制创新促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亚东  春拉 《北方经济》2014,(11):30-31
正近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两大要求分别着眼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问题,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矛盾张力异常巨大。相关专家指出,尽管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快速、大范围加以推进。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制订周全的文化保护措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普遍不高,推进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12.
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极大阻碍了农民通过有效利用土地来增加收入,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甘肃现有的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地承包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甘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在进程中必然需要产业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城镇化成为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城镇化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在发展中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显著差异,城镇化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发展,产业是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模式也决定了经济形式,文章以民族地区城镇化为背景,以黎平县产业为视角,分析产业对于城镇化的作用,探析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农村城镇化,它是转移少数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城镇化能够有效的实现脱贫问题,进入生活发展新阶段。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称黔东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建设对于加快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问题一直牵挂着温家宝总理的心,如何摆脱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2010年使甘肃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7年全国的平均水平,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甘肃农牧民收入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乡镇经济》2009,25(3):54-5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应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客观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族群众和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加快城镇化建设,逐渐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7.
甘肃城镇化进程的跨越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甘肃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对当前甘肃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进而对未来甘肃城镇化进程的战略路径进行阐释,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晓峰  蒲欣冬 《发展》2003,(11):23-25
新世纪初20年是我国大发展的时代,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时期,作为西北多民族地区的中心区域与纽带,甘肃省的发展,对于建设西北地区稳定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而城镇化是新时期区域发展的关键,积极寻找甘肃城镇快速发展之路,刻不容缓。甘肃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条件评价分析一、城镇化现状特征1.发展概况。2001年,甘肃省总人口2575.2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072.51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为19.3%∶44.9%∶35.8%,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165元。目前拥有地级市11个,县级市4个,67个县,建制镇328个。按现行城市规模等级划分,市区…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阶段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叔文  曲玮  杨振 《开发研究》2005,2(3):26-28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数量多,而在城镇落户、实现转移的数量较少。文章以甘肃的相关数据说明,“流动”和“转移”是农村人口城镇化过程的两个阶段。通过分析两个阶段的特点和机制,认为在城镇的生活成本是移民决策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扩大流动,促进转移,加快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过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落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基于对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深入调查,分析了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