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沪渝是我国城市化的引领者和典型代表,在教育条件、医疗条件、绿化条件等城市居住条件上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人口集聚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要。本文:首先,梳理了适度人口规模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与人口的历史变迁;然后,将适度人口规模解构为经济发展适度人口规模、社会生活适度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适度人口规模,并选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作为适度人口规模估算的三类主要指标,对京津沪渝的城市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给予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总人口规模、劳动力人口和迁移人口三方面对浙江省省人口结构变动分析。浙江省常住人口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农业人口规模明显高于非农业人口规模,非农业人口增长快速。浙江省2003-2009年总就业人口规模呈稳步上升态势,吸纳劳动力最大的产业从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浙江省属人口迁移大省,省际迁入和迁出人口之间在迁移地缘、户口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15-65岁的劳动力人群在省际迁移及省内人口中占绝对比例,迁移最主要的原因均为"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黑龙江省绥棱县泥尔河乡进军村农民尹立丰在大连艺美建筑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打工时不慎被倒塌的料堆砸碎了腰椎骨,经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腰椎粉碎性骨折,虽然花去了5万多元医疗费,但是下肢仍无知觉。绥棱县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于是年4月8日接到投诉后,立即组成维权小分队连夜赶赴大连帮助尹立丰维权。维权小分队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度,先后到大连市甘井子区劳动局、  相似文献   

4.
绥棱县老促会曾三次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一次荣获绥化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四次荣获全县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一次荣获全县劳务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在绥化市老促会成立十周年首次开展“双先”评选活动之际。绥棱县老促会及会长、副会长、成员单位、基层分会共9个单位和个人,分别被绥化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老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6年末,绥棱县老促会和会长孙秀被评选为黑龙江省老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编按]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动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了我国政府人员规模(GM)和人口规模(POP)非线性动态系统(GM-POPNLDS)模型,揭示了我国GM和POP的非线性关系及最优政府人员规模。结果表明:我国POP对GM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人口规模在120 398万人时对政府人员规模的影响出现动态的结构性变化。目前,我国POP对GM的影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说明控制人口规模可以抑制政府人员规模的扩大。GM具有增长极限,与中国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政府人员最优绝对规模为2 199.702 27万人,最优相对规模为1.3972%。目前,中国政府人员规模较GM-POPNLDS的最优规模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应大大放慢政府人员规模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6.
唐晓东 《开发研究》2005,(5):96-97,69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能促进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城市经济生产函数即GDP与社会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计量经济分析,预测一定时期与GDP对应的二、三产业劳动力数量,再通过二、三产业劳动力负担人数求得城市人口总量,对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拉旦 《发展》2001,(7):9-10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全面持续发展,人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人口的数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特点、分布特点、素质状况等,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途径、方式和效果,严重影响着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应采取的措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口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人口规模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口规模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消耗、环境的保…  相似文献   

8.
人口是城市社区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各项社区建设效能的发挥都和城市人口相关. 一、人口规模合理化 1、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发展态势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按居住人口数量规模将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镇).  相似文献   

9.
范海洲  马鸿梅 《特区经济》2006,213(10):135-136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对城市道路、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三者的作用路径为:经济增长对道路建设的作用微弱,而人口规模对道路建设的作用显著,经济增长能扩大城市人口规模,道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没有显著影响,部分原因可能是道路建设超前于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不仅取决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的丰瘠,而且还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从人口规模上看,黑河在全国地级建制的城市中属于规模较小的城市,总人口15万(不含所辖市县),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城乡各半,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土地面积大,人口规模小,市场容量有限,生产和消费都形不成规模,因此,也必然不能产生城市规模效益。实际上,黑河的发展在呼唤人口的增长。1992年和1993年黑河开发建设热潮的形成,以及三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大幅度提高,在很大…  相似文献   

11.
界定财政供养人口的规模,优化财政供养人口结构,减轻财政负担,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试图通过对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实证分析,提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口规模和优化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3.工作年龄人口规模的贡献率趋降:受人口结构转变影响,工作年龄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前期的24.87%降至后期的2.74%.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工作年龄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降至0.8%(主要来自人口依赖比的负向效应),凸显人口老龄化及其导致的工作年龄人口增长趋缓,已成为制约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城市社区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各项社区建设效能的发挥都和城市人口相关。一、人口规模合理化 1、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发展态势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按居住人口数量规模将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镇)。建国以来这几种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发展其基本态势是"两头快、中间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有较大发展,都呈上升趋势。从城镇规模结构来看,1980—1992年,特大城市(100万人  相似文献   

14.
老促会     
<正>黑龙江省老促会调研老区产业发展7月22日,黑龙江省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杜吉明带领调研组到绥棱县就老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希望绥棱县在老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总结好各类典型,为全省老区产业发展提供经验;7月24日—25日,调研组到海伦市开展产业发展调研。绥化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侯剑波,绥化市老促会会长宋  相似文献   

15.
人口规模是制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依据,人口规模预测越准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越切实可行。本文利用直接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将两种预测方法对哈巴河县规划期间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同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最后结合预测精度,对人口预测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中国人口面临五大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问及"什么是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共同(也许是唯一)的答案就是人口规模巨大和控制人口增长。是的,人口规模巨大始终是中国人口的首要特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一直是政府为之奋斗的基本国策。中国仅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口转变,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把人口引入了低速增长的轨道,卓有成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促使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上半叶将实现一系列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农村的现代化。从实践表明看,小城镇发展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小城镇建设必须注重规模效益、走集约化增长之路。 一、以人为本,确定小城镇建设适度的人口规模 人口要素的聚集是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小城镇的平均规模只有6000多人,非农业人口3000多人。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通过体制的改革和合理的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小城镇建设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据,通过对1995 ~2010年山东省城镇规模结构的行政等级、人口规模、城市首位度及分形结构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研究时段内山东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城市首位度低,首位城市不具有明显性,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以2004年为界,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先分散后集聚.  相似文献   

19.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F0002-F0002
绥棱县位于小学安岭南端西麓,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市东北部,南距哈尔滨市160公里,北距黑河市400公里。  相似文献   

20.
以长三角为例,采用LMDI模型和M-R模型从时空视角将2009—2019年长三角居民用电差异的驱动因素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人口城镇化效应、家庭规模效应、用电强度效应。研究发现:用电强度、家庭规模、人口规模是推动长三角居民用电量增加的因素,用电强度推动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抑制了用电量增加;长三角居民用电量的空间差异在逐渐扩大,人口规模是上海、江苏空间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浙江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农村较高的用电强度,安徽则是由于农村较低的用电强度。降低江苏和浙江用电强度,提高安徽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用电强度,研发和使用绿色建材和智能电器是控制长三角居民用电增长和缩小空间差异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